作者 | 祁六金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阳春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随着春节后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新势力与传统车企销量集体回暖,市场竞争格局在存量博弈中加速重塑。
销量战场上,新势力阵营上演“黑马突围”与“梯队分化”。
零跑首次登顶新势力销冠,理想、埃安、小鹏紧随其后,组成“3万+月销俱乐部”;而蔚来、极氪等品牌则因目标达成率偏低陷入调整,乐道品牌总裁因销量未达标离职,折射出新势力内部的激烈竞争。
当价格战进入深水区,车企将竞争焦点转向售后服务,开启“卷服务”的新周期。
蔚来推出不限品牌的免费上门保养、上门试驾服务,试图通过服务场景转化潜在客户;问界则以漆面维修终身质保、基础保养超时免单等承诺增强用户黏性。
与此同时,经销商体系加速“换道转型”。中升控股、永达汽车、和谐汽车等头部4S集团因燃油车利润下滑,纷纷抱紧新能源品牌“大腿”,通过改建华为智选店、独家代理比亚迪等策略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政策与行业头部企业动态亦为市场注入新变量。
3月1日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遇冷,因检测设备投入高、车辆免检期未过,大部分检测站处于观望阶段;
壳牌推出子品牌“壳牌挚美”,瞄准汽车膜与洗护美容赛道,折射出能源巨头对新能源后市场服务蓝海的提前布局。
站在2025年一季度收官节点,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正在经历销量分化加剧、服务竞争升级、业务边界拓展的关键期。
每月一期新能源月报,带您回顾市场动态与变化。本期月报分为4大部分,分别是:
01 新能源销量:
NO.1 零跑首次夺得销冠、比亚迪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02 主机-4S动态:
NO.2 瞄准微型车市场,推出长续航版“老头乐”,又一造车新势力复活?
NO.3蔚来推免费上门保养、不限品牌;问界漆面维修终身质保,新能源车企为何集体卷售后?
NO.4 燃油车业务利润下滑、头部4S经销商集团抱紧新能源品牌“大腿”
NO.5 比亚迪牵手京东汽车,整合售后服务体系,车企加速授权第三方合作,40万修理厂生存空间又被挤压?
03 行业政策事件:
NO.6 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正式实施:未到检测高峰期、新建设备需七八十万、检测站多采取观望态度?
04 更多影响力企业动态:
NO.7 壳牌发布子品牌“Shell Car Beauty壳牌挚美”,布局汽车膜、汽车洗护美容等业务
一、新能源销量
NO.1 零跑首次夺得销冠、比亚迪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对于3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我们还是根据新势力品牌和汽车集团公布的数据分开来记录。
首先看新势力阵营。
经过2月因春节假期导致的季节性下滑后,3月新势力车企销量出现集体回暖迹象。
一方面,理想、零跑、埃安等新势力重回3万月销俱乐部,其中零跑夺得3月销冠,同比实现154%的大幅增长,显示出较强的韧劲;
另一方面,小鹏、极氪、蔚来、岚图等新势力,销量环比亦有增长,其中小鹏保持月销3万+,同比增长268%。
截至目前,主流新势力车企均已发布3月销量,但鸿蒙智行并没有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外界对此猜测:或许是成绩有所滑落,亦或是攒着和第一季度的成绩一起发。
根据交付量/销量,我们还是将3月的新势力销量分为三个梯队,分别为“3万+梯队”、“2万+梯队”、“1万及以下梯队”。
● 3万+梯队:零跑首次夺得新势力销冠,4家新势力进入3万月销俱乐部
3月交付量/销量在3万辆+的新势力有4家,分别是零跑汽车、理想汽车、广汽埃安、小鹏汽车。
零跑汽车:零跑3月交付新车37095辆,首次夺得新势力当月销冠,同比增幅达154%。今年第一季度,零跑累计销量87552辆,同比增长217.9%,完成年度销量目标(50万辆)的18%,势头相当火热。
据了解,即将于4月10日正式上市的零跑B10,预定量已经超3.1万台,如果交付顺利,很大概率能成为零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增长点。
理想汽车:理想3月交付新车36674辆,同比增长27%。今年第一季度,理想累计销量92864辆,同比增长15.5%,完成年度销量目标(70万辆)的13%。
从市场反馈来看,理想在2月底启动L系列至高3.8万元降价后,3月销量环比增长40%,但同比增速(+27%)不及新势力平均水平,显示出市场热度逐渐趋于平稳。
目前,纯电SUV理想i8官图公开,预计将于2025年7月上市。随着理想在纯电补能等设施的投入持续增加,其“增程+纯电”打法,或许能助推其完成年度目标。
广汽埃安:埃安3月销量34082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5%,今年第一季度,埃安累计销量为69338辆。
对于3月销量环比大增,市场认为是埃安UT立大功,据悉这款车订单突破2万,上市首月交付量或将破万。如果埃安UT能保持热度,埃安今年有望继续创造销量新高。
小鹏汽车:小鹏3月交付新车33025辆,同比猛增268%。今年第一季度,小鹏累计交付94008辆新车,完成年度销量目标(35万辆)的27%,是第一季度销量目标达成度最高的新势力。
截至3月,小鹏已经连续5个月站稳3万+台阶,其主力车型MONA M03连续4个月交付超1.5万辆,3月推出的两款新车G6和G9快速占领市场,都对销量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 2万+梯队:小米热度不减、深蓝同比大增87%
3月交付量/销量在2万辆+的新势力共有2家,分别是小米汽车、深蓝汽车。
小米汽车:小米3月共交付新车超29000辆,若按上月2万的交付量来计算,环比也达到45%。截至3月,小米已经连续6个月交付量超2万。
雷军此前曾透露,他给小米汽车的2025年交付KPI定为30万辆,换算到单月需要2.5万台的交付量。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累计交付新车超69000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23%。
与此同时,随着小米SU7 Ultra的交付量逐渐增加,小米汽车的均价也开始逐渐上探,平均售价也将突破30万这一关口。
从销量来看,小米汽车热度依旧,只不过近期发生的智驾撞车事件让其陷入舆论漩涡,品牌形象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深蓝汽车:3月销量24371辆,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30%。今年一季度,深蓝累计交付新车67684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50万辆)的14%。
● 1万+及以下梯队:蔚来未达预期目标总裁离职,一季度目标达成率9%垫底新势力
3月交付量/销量在1万辆+及以下梯队的新势力共有5家,分别是极氪汽车、蔚来汽车、阿维塔、岚图汽车、智己汽车。
极氪汽车:极氪3月份交付新车15422辆,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10%。今年一季度,极氪累计交付新车41403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32万辆)的13%。
若将领克销量(3月销量25293辆)计算进来,3月极氪科技销量超过4万辆。
蔚来汽车:蔚来3月交付新车15039辆,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4%,其中被寄予厚望的乐道,3月销量仅有4820辆,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言而有信的离职。
早在2024年11月,艾铁成在广州车展期间就立下军令状,目标是在2024年12月实现单月交付破万辆、2025年1月至2月冲击1.5万辆、3月交付破2万,并表示如果做不到就“下课”,从乐道的表现来看,远远不及目标。
今年一季度,蔚来累计交付新车42094辆,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44.4万辆)的9%,是第一季度销量目标达成度最低的新势力,处境着实艰难。
阿维塔:阿维塔3月表现也相对突出,交付新车10475辆,同比增长108%,环比增长102%。
今年一季度,阿维塔累计交付新车24483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22万辆)的11%。目前,阿维塔06已经开始预售,目前订单量已超过2万台,这也将成为阿维塔新的增长点之一。
岚图汽车:在“万辆生死线”上徘徊的岚图汽车,3月整体销量达10012辆,同比增64%,环比增25%,同环比增速相对可观。
智己汽车:智己3月交付新车5029辆,同样实现了同环比增长。
● 新势力阵营3月销量小结:
截至今年3月,2025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
仅看3月销量,新势力阵营头部集中化加剧:前四名3万+梯队车企合计销量占比超新势力总量的50%,鸿蒙智行的数据缺席更凸显马太效应;
结合一季度销量来看,多数车企一季度目标达成率低于25%,小鹏(27%)、零跑(18%)相对领先,而蔚来(9%)、理想(13%)需加速追赶。
当前新势力阵营已进入价格和技术路线的存量博弈阶段,4月上海车展的新品发布与智驾技术迭代,或将引发新一轮格局洗牌。
接下来看传统车企3月新能源销量。
比亚迪: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3月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377420辆的销量数据蝉联销冠,其中乘用车销售371419辆,同比增长23%,新能源渗透率100%。
具体来看,比亚迪旗下有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其中,比亚迪品牌分为海洋网和王朝网,是比亚迪最重要的销量来源。
3月王朝网和海洋网销量为36.05万辆,占总销量的97%,王朝网销量为17.66万辆,海洋网销量为17.15万辆。此外,腾势3月销量12620辆、方程豹销量8051辆、仰望133辆。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100.08万辆,按照网传的年度销量目标(550万辆)计算,完成度为18%。
上汽集团:销量回暖但年度目标承压
3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125712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46%。按照集团总销量(385742辆)计算,新能源渗透率为33%,较上月(29%)有所增长。
2025年,上汽集团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比70%,这意味着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规划为270万辆。
但是今年一季度,上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72952辆,仅完成年度目标的10%。如果想达成年度目标,月均销量要达到24万辆以上,挑战巨大。
吉利汽车:转型效果显著销量同比暴涨167%
3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含吉利、领克、极氪)共119696辆,环比上涨22%,同比暴涨167%。
按照集团总销量(232177辆)计算,3月吉利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2%,首次渗透率超过半数,较上月(48%)继续提升。
从销量同比暴涨来看,吉利新能源汽车转型效果显著,极氪、领克等子品牌表现亮眼,极氪科技集团单月交付4.07万辆。
今年一季度,吉利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39229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150万辆)的23%,进度优于比亚迪。
奇瑞汽车:环比增速领先但渗透率偏低
3月奇瑞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62210辆,环比增长40%,增速优于大部分传统车企,但主要依赖出口(3月出口8.64万辆)拉动总销量。按照集团总销量(214770辆)计算,新能源渗透率29%。
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63486辆,同比增长171.8%,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但国内新能源市场仍需突破。
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转型滞后
3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能源汽车25174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5%。
按照集团销量总量(97991辆)来计算,新能源渗透率为26%,虽然较上月(19%)渗透率明显提高,但仍是传统车企中最低的。
具体来看,主力品牌哈弗、坦克销量同比下滑,仅WEY品牌增长29.57%。尽管新能源销量环比增长66%,但技术路线分散,导致市场聚焦不足,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步伐明显慢于同行。
● 传统车企阵营3月新能源销量小结:
与新势力阵营类似,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也呈现出头部效应加剧的趋势。比亚迪、吉利形成第一梯队,合计销量占传统车企新能源销量的60%,规模化优势凸显。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上,比亚迪是国内首个完全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也超过50%,而长城汽车仅为26%,反映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的决心与资源投入差异。
在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率上,除了吉利汽车,多数车企一季度目标完成率不足20%,下半年往往车企新品投放速度会加快,加上持续的价格战,车市竞争无疑会进一步加剧。
此外,比亚迪海外3月销售7.2万辆(占比近20%),奇瑞出口销量占比超40%,吉利极氪、长城坦克等高端品牌也在加速出海,对传统车企而言,全球化与加速转型新能源并行。
二、主机-4S动态
NO.2 瞄准微型车市场,推出长续航版“老头乐”,又一造车新势力复活?
3月8日,被誉为“微型车之王”的知豆汽车迎来新生。
据工信部最新消息,知豆汽车旗下彩虹长续航版纯电小车即将上市,续航里程达到282公里。
续航从205km提升到282km,长续航版知豆的上市,不仅意味着追平了主流微型车的水平,更标志着知豆汽车在经历破产重组之后,重新返回到新能源汽车市场。
知豆汽车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之一,由新大洋机电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宁海银石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基金等共同合资。
其中,吉利控股和新大洋机电集团为前两大股东,分别持股45%、30%。
2015年,知豆汽车年销量突破2万辆,位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第三,A00级市场第一,占据国内纯电动乘用车15%的市场份额。
2017年,知豆成为最早一批获得“双资质”的车企之一,并在A00级的纯电市场崭露头角。
2018年开始,知豆汽车的销量急剧下滑,全年销量降至1.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65.1%。到了2019年,知豆先后陷入了工厂停产、裁员、欠薪、欠款、诉讼等风波,最终走上破产重整之路。
曾经被估值80亿的知豆被司法部门挂牌拍卖,起拍价只有1.38亿元,即便低价出售,还是惨遭流拍,未能被成功接盘。
2024年3月,知豆汽车宣告4月将携新车“知豆彩虹”重回市场,帮助其复活的两大贵人,正是吉利汽车集团李书福和爱玛科技创始人张剑。
作为知豆的控股股东,吉利提供了全方位的战略支持,涵盖战略规划、研发、制造、供应链协同以及风险管控等多个方面;爱玛遍布全国的三万家门店,则为知豆未来的渠道布局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重返市场后,知豆仍然专注微出行领域。按照规划,知豆将在未来3年推出8款车型,5年推出16款车型。
只是,如今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知豆重生能否重拾6年前的风光,仍要打一个问号。
NO.3 蔚来推免费上门保养、不限品牌;问界漆面维修终身质保,新能源车企为何集体卷售后?
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加剧的背景下,深陷亏损泥潭的新势力车企,从卷产品转向卷售后,通过构建服务差异化竞争来提升优势。
3月,有车主爆料称,蔚来近期计划在部分地区启动免费上门保养活动。该活动面向所有品牌车主,提供补胎、空滤清洁、发动机舱清洁等基础保养服务。
据悉,车主需填写表单提前预约服务时间,还可以申请上门试驾服务,届时蔚来一并提供上述服务。
同样是在3月,另一新势力车企问界,推出漆面维修终身质保、基础保养超45分钟免单。此外,还承诺质量维修超24小时提供代步车或者补贴、配件假一赔十。
去年汽车服务世界就曾提出过观点,目前新能源售后已经进入2.0阶段,上游车企开始全面控盘售后业务,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渐接近50%,车企开始从单纯比拼价格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竞争。
蔚来通过不限品牌的上门服务,直接抢占独立售后市场客户,用户在预约保养时可同步申请上门试驾服务,进一步将服务场景转化为潜在销售机会,形成“体验-转化”闭环。
问界则以终身质保和效率承诺提升用户黏性,目的是将用户圈在自己构建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圈内。
车企“卷售后”的本质,其实是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运营的必然选择。从“价格战”到“价值战”,售后服务正成为车企竞争的新战场。
NO.4 燃油车业务利润下滑、头部4S经销商集团抱紧新能源品牌“大腿”
近日,中升控股、永达汽车、正通汽车、和谐汽车、新丰泰集团、美东汽车、百得利控股等7家上市经销商相继发布了2024年财报。
受燃油车业务下滑影响,7家经销商集团营收无一例外地呈现负增长态势。盈利状况更令人担忧,7家经销商中,仅有中升控股和永达汽车2家维持盈利,但利润水平大幅缩水。
对于营收和利润的双重下滑,大部分经销商将原因归结于新车销售业务的下滑,主要是燃油车销售增长乏力。
作为2024年新车销量唯一实现增长的经销商集团,和谐汽车用逆势增长揭示了转型的可能性。
2024年,和谐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6%至40247辆,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战略调整:
一方面通过收购联大汽车获得比亚迪香港独家代理权,截至年底已建立10家展示厅和3家服务中心;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渠道,比亚迪(含腾势)品牌销量6274辆,同比暴增146倍,有效对冲了宝马品牌销量15.3%的下滑。
除了和谐汽车外,中升控股、永达汽车等头部4S经销商,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渠道,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中升控股的转变最具代表性。
2023年,中升控股对新能源汽车仍持“保守态度”,强调巩固传统豪华车业务,表示“核心是加深中心城市业务密度,巩固现有的豪华和高端品牌客户群体”。
但随着新能源品牌的迅速崛起,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升控股也顺势作出了调整。
2024年,中升控股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品牌架构调整,与赛力斯就AITO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关停部分燃油车4S店,改建为华为智选店。
截至2024年底,中升控股在全国布局了37家AITO门店(其中4家待建),并占据4个城市的独家授权。
永达汽车也是另一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较为积极的经销商。
早在2017年,永达汽车便开展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业务,2021年成为首批华为智选车经销商中的一员,2023年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业务。
截至2024年,永达汽车已与鸿蒙智行、蔚来、小鹏、小米、极氪等多个头部新能源品牌达成了合作。
永达汽车在2024年财报展望中表示,未来要打造新能源和传统豪华两大阵营,巩固作为国内头部汽车品牌领先经销商的地位,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占集团总体新车销量的50%。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4S经销商“翻牌”新能源的新闻屡屡传出,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抱紧新能源品牌大腿。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售后利润空间比燃油车相对要少,这对高度依赖售后盈利的传统4S店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升势不变的趋势下,目前经销商选择翻牌的多为销量居前的头部新能源品牌,销量增长会对冲部分利润问题。
NO.5 比亚迪牵手京东汽车,整合售后服务体系,车企加速授权第三方合作,40万修理厂生存空间又被挤压?
3月16日,京东集团与比亚迪在北京京东总部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乘用车全渠道营销、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数智化供应链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在具体合作层面,京东汽车将充分发挥其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优势,以及全域营销和品牌用户运营能力,与比亚迪在整车销售、企业合作、营销创新、用户运营、电池维保等多个维度展开全面合作。这一合作旨在为消费者打造贯穿"整车购买-售后维护-电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体验。
从汽车后市场角度来看,此次合作将对独立售后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京东养车凭借全国超过2200家自营门店和4.2万家认证服务网点的庞大网络,已实现地级市100%覆盖;另一方面,通过与比亚迪合作,未来可能优先铺设品牌授权服务网点。
这种强强联合将在三四线城市形成显著的网络密度优势,对当地独立维修门店的客源形成直接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合作通过优化原厂服务效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强化技术赋能等手段,有望重塑汽车后市场竞争格局。
特别是在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维修等细分领域,独立售后企业的生存空间可能面临进一步挤压。对于下沉市场的独立维修门店而言,如何应对这一行业变局,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行业政策事件
NO.6 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正式实施:未到检测高峰期、新建设备需七八十万、检测站多采取观望态度?
3月1日,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实施,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年检首次与燃油车实现差异化标准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规程》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在实际实施中采取自愿性原则,并不强制要求检测机构执行。
《规程》将检测项目明确划分为"必检"和"可选"两类。其中,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被列为必检项目,而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安全检测则可由检测机构自主选择。
针对不同使用性质的车辆,检测要求也有所区分:非营运私家车仅需进行充电检测,而营运车辆、客车、货车等还需增加放电性能检测。
在年检周期安排上,新能源汽车仍延续与燃油车相同的制度:新车6年内免检,第6年和第10年需上线检测,超过10年的车辆则需每年检测一次。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明确回复,该《规程》的检测结果不纳入机动车定期强制安全技术检验范围,新能源汽车车主仍按原有检验周期和要求进行车检。
有记者调查发现,《规程》在实际执行层面仍存在一些挑战。
阳江市相关检测站负责人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检测流程与燃油车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纯电动车免除了尾气排放检测。
对于《规程》中新增的专项检测项目,检测站面临较大设备投入压力:新建一条检测线需要七八十万元资金,若开展充放电检测,还需进行变压器增容改造。加之当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仍处于免检期,实际检测需求有限,多数检测站对设备升级持观望态度。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和车龄增加,《规程》的实施将逐步推动检测体系专业化发展。
但在现阶段,检测标准的落地仍需平衡技术规范要求与行业发展实际,给予市场适当的过渡适应期。
四、更多影响力企业动态
NO.7 壳牌发布子品牌“Shell Car Beauty壳牌挚美”,布局汽车膜、汽车洗护美容等业务
近期,壳牌在中国全球首发"Shell Car Beauty壳牌挚美"这一专注于车生活的子品牌,涵盖汽车膜、汽车洗护美容及车生活周边等产品线,致力于为车主打造更美好的车生活体验。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约为47.6%,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70%。
这一显著增长趋势将促使车主需求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车生活将不仅仅是出行,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按照官方说法,随着中国汽车电动化时代的到来,为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打造更美好的车生活体验,壳牌推出了专注于汽车生活的全新子品牌壳牌挚美。
一方面,壳牌挚美汽车膜产品线,涵盖汽车窗膜、漆面保护膜以及改色漆面保护膜,全面满足车主在汽车驾乘保护及体验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壳牌挚美汽车窗膜集高效隔热、防晒保护、透光清晰于一体,让车主自由享受出行好风光;壳牌挚美漆面保护膜具备透亮光彩,让车主无惧剐蹭,自由驰骋不设限;壳牌挚美改色漆面保护膜将提供丰富、独具一格的色彩选择,满足车主个性化需求。
另外一方面,在汽车洗护美容方面,壳牌推出挚美汽车洗护美容家族产品,为车主提供全方位的养护解决方案,所有洗护产品采用天然温和配方,为车主打造良好的车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