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4年亏损70多万:遭遇修路、涨房租、搬迁、盲目加盟、汽修工离职...他是最惨的汽服老板?

祁六金
2025-04-23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作者 | 祁六金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一叶知秋,一家门店的谢幕,往往能折射出行业生态的裂缝。


在万亿后市场的壮阔版图中,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投身其中,期望在这片领域收获成功。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如人所愿。


今年刚开年,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一家名为“冀雄车务”的汽车美容店就贴上转让告示,并在朋友圈发布“汽车美容店不干了,处理所有物品”的清仓大甩卖信息。


图片


冀雄车务老板刘世波,是一位曾凭借诚信经营积累地方口碑的老兵,从业已有25年。但在汽车后市场领域,他是一名小白。


2019年12月,他从车辆手续业务转型,接手一家汽车美容店。在经历4年亏损70万元后,最终选择关店。


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转型期的阵痛与中小门店的生存难题,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思考。


一、创业之路:从车辆手续到汽车美容的转型


刘世波的创业起点,并非汽车后市场。


作为地地道道的河北雄县人,早年他在老家从事车辆手续服务。


据介绍,当时河北雄县有800多辆大型货车,凭借这些车辆的会员资源,他在车辆手续业务上经营多年,成功赚取了第一桶金。


但在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车辆手续管控趋严,刘世波的业务受到影响,收入大不如前,这也迫使他寻找新赛道。


“车辆手续生意从2000年做到2017年,突然发现不能再吃老本了,当时就在想怎么找到新的挣钱路子。”


2018年,刘世波偶然得知,一位高中同学经营的汽车美容装饰店,正在寻求转让。想到自身的车辆手续业务状况不佳,刘世波便考虑接受。


2019年12月,刘世波正式签下合同,办理营业执照后,于2020年开启了汽车美容店的经营之路,主营洗车、脚垫、三膜等业务。


图片


现在回想起来,刘世波觉得自己就是“捡了个烂摊子”。


在接手之初,刘世波便发现,前任店主还在使用传统的ECXEL表格记账,员工每天记录信息耗时长久,效率低下。


意识到这种方式的落后后,刘世波购买了软件进行门店管理,除了支付3000元的软件使用费外,每年还须支付680元的阿里云付费,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


在后来的经营中,由于门店位于市政工程改造区域,道路施工持续近一年。施工期间,道路状况不佳,严重影响车辆进店,客流量大幅减少,门店生意陷入低谷。


“客户宁愿多开两公里去其他门店,也不愿冒险停在施工路段”,刘世波有些懊恼地表示。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件——在刘世波接手后不久,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门店经营带来了沉重打击,让本就脆弱的门店经营雪上加霜。


彼时,房东又提出涨租10%,无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堪重负的房租成本,迫使刘世波做出搬迁决定。


二、经营困境:多重挑战下的艰难前行


2022年11月,刘世波将门店搬回至老家雄县。


好消息是,房租降至5万/年,面积扩大到了300平米;坏消息是,新门店位置道路狭窄、停车不便,让客户望而却步,对门店的业务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如果冀雄车务面临的困境,只是选址问题,那么或许还可以通过再次搬迁得到解决。但现实时,在经营决策、人员管理、线上营销等多个维度,门店都遭遇了挑战。


首先,在经营决策层面,三大失误尤为突出。


一是盲目加盟/代理美容装饰品牌。


4年间,为了拓展业务版图、提升竞争力,刘世波先后加盟了脚垫、车衣、玻璃膜、香水、洗车机等多个品牌,累计投入超过60万。


但这品牌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每个品牌都承诺区域保护与引流支持,但实际效果杯水车薪,而且多数品牌承诺的售后服务,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刘世波表示。


刘世波举了一个例子:2022年,某车衣品牌因质量问题(非施工问题)导致客户投诉,售后协调耗时两个月,最终仅获赔10米车衣作为补偿。


“厂家将责任推给省级代理,省级代理又甩锅给施工问题,最终受损的是,还是我的门店信誉。”刘世波表示,真正的质保应包含定期回访、快速响应与解决方案,而非一纸空文。


最终,这些加盟过的品牌,都成了刘世波踩过的坑——花费了大量资金做门头和室内装修,非但没有提升门店业绩,反而让门店经营陷入了更深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二是盲目进货,导致压货严重。


在加盟/代理了上述品牌后,刘世波在进货时,缺乏科学规划,盲目相信他人推荐,导致进货过多,造成大量压货,资金积压严重。


此外,刘世波还提到了价格战。“当市场价格因电商冲击而腰斩时,我们既无法降价清库存,又得不到厂家补贴,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据介绍,刘世波加盟的某品牌车衣进货价格从1800元/卷跌至800元/卷,库存贬值直接吞噬了门店利润。


三是盲目投入设备,最终得不偿失。


2021年,为了提高洗车效率,刘世波购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车机,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刘世波的账是这样算的:“用洗车机替代一个人力,一个人每天最多工作十多个小时,但洗车机可以24小时工作;员工每天还要吃饭,也是一笔开支,员工还有流失风险,但是机器没有。”


然而,现实计划三年回本的全自动洗车机,因疫情导致进店量骤减,设备使用率不足50%。


固定成本的刚性与收入的不确定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压垮了冀雄车务本就脆弱的现金流。

其次,人员管理问题同样棘手。


在搬到雄县后,刘世波陆续招聘了多位员工,但大多工作态度不积极,时有旷工现象,且人员流动频繁,这使得门店经营更加艰难。


不过,刘世波也坦言,自己没有学过管理,缺乏系统的员工管理方法,对于员工绩效工资的设定、员工积极性的调动等都不够专业,导致员工流失率高,管理难度大。


最后,在线上营销层面,刘世波虽然也有尝试,但浅尝辄止,最终都没能拿到结果。


2022年,为了把握流量红利,刘世波曾专门学习抖音运营课程,但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此,他认为主要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


门店中年长员工对新媒介接受度较低,缺乏尝试意愿;而年轻学徒又因工作积极性不足,导致账号更新难以持续,抖音运营计划最终搁浅。


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刘世波对线上营销存在心理层面的抵触。


"我其实很反感抖音,觉得很多内容都是虚假宣传,过度美化。让我去拍这种视频,实在难以接受。"他坦言道。


尽管对自媒体平台持保留态度,但刘世波也承认线上营销确实能提升门店曝光度,扩大客源。


为此,他还开发了服务项目展示小程序,但实际转化效果并不理想。“客户更倾向于在线浏览后,还是选择到店体验再作决定。”刘世波对此颇感无奈。


三、转让抉择:巨额亏损下的无奈退场


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尝试后,刘世波经营的门店持续亏损,4年间累计亏损约70万。据他分析,亏损主要集中在房租、员工工资、过度的加盟投入以及大量压货等方面。


面对经营困境,在今年过完春节后,刘世波决定转让门店。但转让过程并不顺利,积压的货品也只能通过朋友圈等渠道处理一部分。


冀雄车务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汽车后市场中小型门店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


进入存量博弈的后市场,许多中小门店因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盲目跟风加盟、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能紧跟线上获客趋势,最终陷入经营危机。


作为60后创业者,刘世波在采访中多次感叹:“我确实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这种“跟不上”,既有认知层面的思维定式,传统经营理念与互联网思维难以兼容;也有价值层面的判断差异,对新兴营销方式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这些“跟不上”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道认知屏障:不仅阻断了刘世波对抖音等新营销工具的有效利用,更在深层次上限制了他对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趋势的理解与接纳。


刘世波的创业经历,也为行业敲响警钟:汽服行业早就告别了开店就能赚钱的时代,进入专业红利时代。


一方面,当下的市场环境,已经从粗放化的经营模式走向精细化运营,这要求门店在技术、管理、线上流量、客户运营等等方面,都做出全方位的升级。


一方面,对业务单一的洗美门店来说,如果既不能借助线上流量进行宣传,又不能推出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则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


唯有完成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的门店,才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获得竞争优势。


在采访的最后,刘世波总结教训,提到了对后市场门店的几点建议。


他表示,如果是新入行的创业者,做好前期调研至关重要。要充分了解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消费水平等因素,根据自身资金实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项目。


在选择加盟品牌时,不能仅仅看品牌的宣传和承诺,还要深入了解品牌实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尽量直接与工厂合作,减少中间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保障。


此外,门店管理是经营成功的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员工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


刘世波的创业故事,没有复杂的商业阴谋,也没有戏剧化的反转,却以一种质朴的方式揭示了汽车后市场的真实生态。


当市场进入存量博弈时代,无数中小门店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当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认知鸿沟却让执行层面充满阻力;当品牌加盟被视为救命稻草,最终承担风险的只有门店。


值得庆幸的是,刘世波的诚实与反思,为行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教训经验。那些愿意弯下腰倾听失败者声音的人,或许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正如刘世波所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失败的原因都不愿弄清楚。”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