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关掉9家奶茶店,投资上百万开了一家汽修店,从生意不行到打败周边同行,他的生意方式值得借鉴?

宋全业
2025-05-06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640.jpg

作者 | 宋全业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在汽车后市场10年,经历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前5年,主要在行业的学习和认知层面;从2020年开始,我再次独立创业,开始了抖音的5年,开始了回归互联网的5年,期间我也走访了全国一千多家门店,他们这几年都经历了风口、经历了疯狂,有的更上一层楼,也有的经历了暴涨后的暴跌。


拿我自己的认知,精心挑选了100个门店,组成了《100个年利润翻倍增长汽服门店实战案例》专题系列。系列中有年赚100万的老板,也有很多利润不够100万、但做得很好的1个人、2个人门店,他们类别不同、经营方式也存在差异,但都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同时我也相信,系列中提到的所有老板都能够继续努力,下一个10年依然能稳定的、每年赚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本文为《100个年利润翻倍增长汽服门店实战案例》第十一篇。


本系列的第十一篇,跟大家聊聊做餐饮的老板跨界开汽服店,是怎么个开法。


一、老板关掉9家奶茶店开一家汽修店,值不值?


在行业里待了这么多年,汽修店老板跨行去开餐饮店的例子,见到的几率还是有的,但餐饮店老板跨行开汽修店,见得真不多。


虽然同为服务型行业,但餐饮和汽修行业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餐饮的服务属性权重非常大,而汽服行业属于实打实的技术服务行业,这种差异决定了两者的经营模式、所需技能包括客户运营管理逻辑都有很大不同。


所以,跟餐饮行业相比,汽修这行毕竟更苦更累,而且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积累系统知识,所以至少对干餐饮的老板来说,有这个时间,不如继续在餐饮行业吃苦受累呢,至少频次高、现金流流转快,生意能做得更踏实。


不过,这几年走南闯北的,还真给我见着了餐饮做得好好的、却跨行来看修车的,而且干得还不错,而且他们做生意的方式,也的确颠覆了汽修行业业内人士的一些传统做法和认知体系。


比如长春的鲸智养车和云南红河州蒙自市的嘉豪汽修。


这两个老板都是大学生毕业。


其中长春鲸智养车的老板是大学毕业后做贸易起家,后来投资了素食餐饮,目前在大连经营良好。他入行干汽修的原因据实想回家乡,因为他是吉林人,到现在总共也才入行3年左右。


而嘉豪汽修的老板陆总是大学毕业后因家庭原因回到了蒙自,几经辗转,选择进入了奶茶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最初的一家小店,做到9家奶茶店,高峰期生意也是风生水起,年利润也是大几百万。后期因为奶茶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各种大品牌陆续进入了当地市场,所以老板就开始钻研新赛道。


嘉豪汽修的入局态度非常坚定:2021年疫情期间关掉了所有的奶茶店,然后开了一家汽车售后服务门店,然后干到现在。


你说这样两个老板入局决心大么?肯定大,毕竟他们本来在餐饮行业干得也都不差,就算遇到了竞争压力,也完全可以在本行业里找新路子;


竞争力有么,应该是有的,至少资金底子比较扎实;


那么短板有么?绝对有,毕竟对技术这块的不如咱们行内人懂。不说入行前觉得汽修高大上吧,但肯定不太懂门道。


但从结果上来看,就是这样的两个外行老板,现在却把汽服生意做得比很多内行人要好,至少是比周边同行好不少。


长春鲸智养车目前有3个店面,第一家店经过3年的运营,单月可以做到25—30万左右产值,年利润轻松过百万。另外2个店是2024年收购过来进行改造的,整体上已经都有利润。老板姜总的目标是在长春和吉林开出几十家加盟连锁门店,带领当地同行都能走上门店盈利的道路。


而嘉豪汽修在当地现在主要以“高端车维修”为主,高峰期开了4家店,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但这两年嘉豪的老板对餐饮的心又死灰复燃了,所以半只脚又迈回了餐饮行业。 把汽修店的生意梳理了一通后,将其中两家店改成了火锅店,但另外两家维修门店也是良性运营状态。


举这两个例子,不是为了让大家觉得汽修这行难道很好干、谁都能干好,而是为了在这两个老板身上提炼一些经验,跟老板共勉。


要知道嘉豪的老板现在又干餐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发现“餐饮行业更轻松一些”,鲸智的姜总到现在都还说“汽车后不容易,和餐饮完全是两码事”。


二、跨行创业的风险


先说他们踩过的坑。


众所周知,跨界经营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进入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外行干汽修,“技术”上的坑不管怎么样肯定是要踩的。比如餐饮行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食物、饮品和服务,而汽修行业无论服务再好,核心都是要能解决车辆问题。


加上这两个行业的目标客户不同,餐饮的客户范围更广,几乎所有人都是潜在客户,而汽修则主要针对车主,尤其是需要维修保养的车主,所以入行以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对成本的把控方式等全都不同,也很容易步步都踩坑。


最最关键的是,咱们这行的一家新店开业,“没办法像一家餐饮店开业”一样,给人一种“生意迟早能爆”的情绪价值。


长春鲸智老板姜总的第一家店后,费心费力折腾了半年多,但业务始终不上不下,一直达不到期望值。老板就纠结是能力不对还是方向错了,亦或是员工不给力。


而蒙自嘉豪的老板陆总入行时,考虑到初始投资、行业门槛、管理难度尤其是成功率等因素,选择加盟了一个广东机油连锁品牌,第一次就在门店装修和进货投资了上百万,但经过半年运作,起色还是不大;半年后他就决定换条路走,又选择了一个江苏的连锁品牌,并且进行了新一轮投资改造,但又过了半年,陆总还是觉得不是那么回事。生意很忙碌,但就是不赚钱。


所以,在不熟悉汽车后市场的情况下,无论是长春鲸智姜总的自己干、还是蒙自嘉豪的“借势”干,最后都是不可避免地踩坑了。


这时候,外行人开店跟业内人开店比较大的一个差异点就出来了:业内人士因为有技术底子,更坚信“日积跬步方能一日千里”,而外行人反而能更果断地甚至反复地放弃原来的思路。


三、等客户上门、“慢慢养店”的时代过去了


单独分享一下嘉豪汽修的起家历程。


这家店的起家,前期是非常标准的“外行人打法”,但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入内行”的时间非常短。


所以它带来的借鉴意义就是证明了一件事:现在这个时代,开一家新的汽修店,要是还想着“慢慢养店”,那失败的概率要比以前高很多。


实体人对于开一家店需要“养”都是理解并认可的,对“养店”非常难的感受也很深刻。


以前,汽修门店原来都是要等客户上门,有底子的店(比如有口碑老店)一年回本、两年赚钱,也有人越等越差,不说赚钱回本都悬;但更多人一直在那里等,等客户上门、等着店慢慢赚钱。


所以,如果一个纯外行想要在汽车后市场快速找到感觉,熟悉客户,熟悉上下游,把门店的生意坐上正正轨,没个4-5年以上是很难的。


但现在,各种成本大山面前,多少店能经得起这个等法?


都2025年了,汽修店的生意可能是靠各种方法来的,但就不可能是靠等来的,尤其是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一旦看好一个领域、甚至是一个模式,就一定要尽快去探索、去执行、去落地,看看是否有成功的机会,不行就换下一个方法继续探索,这样才能缩短一家店的亏损时间,从而赚取更多利润。


比如一个店的模式能不能成,3个月就知道结果了。


嘉豪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共做了3次转型,第三次是成功的。


鉴于前两次想靠加盟机油连锁借力的效果不理想,第三次嘉豪的老板转型其实基本等于自己干了,这次他摒弃了只用花钱、不费太多心思的“加盟换门头”方法,也没有从自己不擅长的“攻克技术”切入,而是直接把店面的业务形态彻底颠覆了:干掉洗车,将洗车的两个工位改造成维修工位。


本身这个门店有300多平米,装了5个洗车美容工位,4个举升机工位,后面索性调整成了8个举升机工位,只保留1个最边上的洗车工位,主要为一些老客户提供服务,没什么太明确的赚钱规划;并且同时开始做线上的变速箱油项目和保养套餐传播。


上述决定看上去做出来容易,但其实是老板的“背水一战”,因为他的打算是如果这次调整还不行,就放弃这个店、放弃汽车维修行业了。


显然,老板成功了,在2023年,陆总陆续又开出来了2家门店,在蒙自市进行汽车后市场业务的拓展。


但他对汽修行业的难认知却也更深了。


四、用更开阔的思维去折腾


最后就是外行人干汽服,他们的入局思维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更值得咱们借鉴。


我们这个行业之所以很多老板赚不到钱,一方面是行业确实比较复杂,但另一方面就是思维局限导致的认知和执行力差异。


这里以长春鲸智举例。经过半年生意的不上不下后,长春鲸智借势新媒体把生意做了起来,并在第一家店发展起来后,趁着有门店转让的机会又拓展了2个门店。


而现在的长春鲸智,有两个地方比较有意思。


第一个点是后来新开的两家店,店面模型差异非常大。一个店规模比较大,定位是专修宝马,现在业务已经稳定在20万以上;另一个店由于面积较小,工位不多,目前主要定位为保养业务和快修业务。


为什么说这个点很有意思,就像不同的门店定位需要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不同一样,不同门店定位的获客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且越是在新媒体渠道上越是如此,因为视频拍摄思路和项目方法完全不同,但差异再大,有个核心点是一致的,就是保持短视频的高频更新,这一点长春鲸智做得一直非常好。


第二个有意思的点,就是在现有的三个店面基本上实现规模化盈利后,老板的经营思路彻底开阔了。


长春鲸智的老板姜总,入行时候的目标是在长春和吉林开几十家加盟连锁门店,带领当地同行走上门店盈利道路,所以他在运营方面采取的很多打法都是尽量能“复制”的那种。


比如店面经营用的是合伙机制,而且是一套老板、店长和员工的合伙制,提升了门店员工的积极性;再比如他在上游资源的拓展上,和各种产品代理商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在产品价格上拿到一定支持,还能增加一部分配件销售的利润,因为当地有很多小店其实是拿不到太优质的资源的。


总得来说,生意没有好坏,只有对比。


希望这种外行人开汽修店的案例拆解,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