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祁六金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近几年,汽车服务世界观察发现,洗美改赛道正在发生几个变化。
一是洗车业务定位发生变化。从过去被人诟病“赔钱赚吆喝”,如今不少门店通过流程精细化,将其升级为高毛利的精洗服务,客单价从传统普洗的20元左右提升至80 -200元甚至更高。
二是美容业务需求暴增。除了传统的镀晶、打蜡、抛光服务外,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带动汽车窗膜、隐形车衣、改色膜、内饰升级等需求激增,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改装业务打破“小众化”标签,受众群体持续扩容。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政策环境的放宽,以及年轻车主/女性车主的崛起,以个性化、定制化为核心的改装市场正加速破圈。
上述这些现象,反映出洗美改业务的逻辑和价值正发生改变,这也标志着行业进入“新汽美”阶段。
对40万汽服门店而言,新汽美趋势必然会带来一些业务机会,正面应对行业变化,才能更好地剩者为王。
一、从品牌商到4S集团,头部企业扎堆布局新汽美
在行业趋势层面,洗美改是当下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增量。这背后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车主年轻化趋势、短视频兴起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是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2024年整体超过40%的市场占比,使得三膜、内饰升级等美容需求激增,成为新汽美未来的业务拓展方向之一。
其次是车主年轻化趋势,随着90后、00后等年轻车主成为消费主力,尤其是女性用户的崛起,高情绪价值、高体验价值、高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将受到欢迎,洗美改装无疑符合上述特性。
此外,不能忽视抖音等短视频流量平台,以及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种草导流平台的作用,一批以营销见长的洗美改门店,正通过差异化打造个人IP、放大自身优势。
由此可见,新汽美的“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年轻车主、女性车主带来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汽美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车型丰富度增加;三是新汽美还没有头部企业,大家都有新机会。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上游品牌商到大型4S集团,以及终端门店,都越来越重视洗美改业务。
上游品牌商方面,以美嘉壳为首的油品品牌商,不约而同地入局洗美赛道。
今年2月,壳牌发布子品牌“壳牌挚美”,发布了汽美产品、汽车膜及线下连锁网络“壳牌汽车美容中心”,并宣布构建“全球旗舰店-优选店-授权合作店”三级线下网络。
3月,嘉实多正式面向全国核心代理商推出了“嘉实多汽车三膜系列产品”,其全新推出的“嘉实多汽车服务尊享店”模型,也涵盖了洗车、贴膜等相关洗美业务。
而在更早以前,美孚透露其布局的“美孚1号车养护”在门店主营业务结构的打造是围绕“汽美维保”展开。
至此,润滑油三巨头已全部完成对汽美赛道的战略卡位。
除了上游品牌商积极布局外,以中升控股、永达汽车等为代表的4S经销商集团,也将洗美改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
中升控股布局中升洗美中心,将洗美业务定位为售后生态的“第一接触点”,通过洗美业务向集团的保养、维修等业务导流,形成服务闭环。
永达汽车于2024年12月推出“永达洗美”品牌,首批7家门店布局上海周边区域,旨在通过高频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并与主营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百强经销商建发汽车集团今年3月宣布,将联合酷思迪、圣罗两家汽车膜品牌,启动“贴膜酷酷”在国内市场的布局。
此外,终端汽服门店也在重新审视洗美改业务。
我们看到,行业中涌现了诸如膜家、膜度、车艺尚等贴膜连锁,爱车巧手等高端洗美连锁,哈贝卡等老牌洗美连锁也在加强汽美业务权重,另外还有诸多综修厂考虑增加洗美业务。
毫无疑问,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业务重叠期,新汽美是当下确定性增量业务,比如特斯拉带火改色膜等业务。
在年轻车主、女性车主、消费升级等因素作用下,洗美改业务从基础服务向个性化、专业化演进,而新能源车普及等因素,也推动各板块不断细分与创新。
二、以洗车为基础,三膜、轻改、洗美业务如何协同?
在经营模式上,新汽美也不是传统洗美的延续,不再以低价引流,而是转向以精洗为基础,叠加三膜、轻改等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的多元模式。
其中,三膜业务在新汽美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作为后市场毛利率超过60%的高利润板块,即便如今面临价格战的冲击,依然是行业竞争的焦点。
在三膜领域,目前行业已经涌现了诸如膜家、膜度、车艺尚等贴膜连锁,通过标准化施工流程,以及供应链能力,为车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例如车艺尚旗下有车艺尚、车艺佳、艺卡贴膜等品牌,分别是威固、龙膜、XPEL等国际知名汽车膜品牌的官方授权店,从产品源头把控质量,通过统一的施工标准确保贴膜效果。
与三膜业务紧密相连的是轻改业务,两者的共性均是新车衍生业务,由此构成了新能源售后的第一波机会。
轻改的业务范畴涵盖轮毂升级、避震调校、内饰包覆、加装等多个方面,主要是提升车辆性能、改善内外观,满足车主个性化需求。
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为轻改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汽车之家的报告显示,81.6%的新能源车用户对改装感兴趣,70%倾向定制化车型。
轻改业务的客单价通常较高,但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产品供应链要求。头部品牌往往会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一站式轻改服务体系。
比如专注特斯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T9电研社,一方面通过与博世、3M、等知名品牌合作,T9打造了多款独家产品,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彩色车衣,逐步建立了品牌壁垒。
最后是洗美业务,洗美是新汽美业务的基础环节,目前正从传统低价引流向高价值服务转型。
随着洗车场景和价格带的分层,普洗主要应用于加油站场景,由自动洗车机来承接;单店和连锁则是主要提供精洗服务,并将其当作新的流量入口。
比如洗美连锁爱车巧手,推出了88元精洗的洗车定位,一方面提供高于价格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保证项目具有盈利空间。
西安哈贝卡标准洗车60元,精致洗车128元,根据门店位置不同,价格有所浮动,同时会员享受一定的折扣。目前洗美业务在哈贝卡的门店占比已经达到50%左右,今年目标是提升到60%。
与价格提升相对应,服务体验重构是洗美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过去很多汽服店、修理厂遭遇洗车不赚钱的困境,因此前几年放弃了这一业务。如今要想捡回来并不容易,需要搭配相应的服务标准和体验。
在客户服务和体验上,哈贝卡的原则是,从工装、员工精神面貌、产品的陈列和展示等等,这些客户看得到的形式上表现出来。此外,建立一客一群,从产品到服务实现线上化,进一步放大服务透明度。
部分门店还将洗车服务与咖啡、零售相结合,打造“车主第三空间”,为车主提供休闲、社交的场所,使洗美不再仅仅是车辆清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
比如车与家、深夜洗车房。
前者是基于购物中心的自助洗车,洗车也可以变成一种亲子互动形式;后者利用互联网营销打响名号,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
在业务转化上,三膜、轻改与洗美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逻辑关系。
作为高频服务,洗美成为吸引车主到店的入口,通过精洗过程中的车辆检测,挖掘车主对于三膜和轻改的潜在需求。
当车主在洗美服务中感受到专业的体验后,相对更容易接受三膜和轻改服务推荐,实现从单次低利润服务向高利润综合服务的转化。
在技术层面上,三膜、轻改合洗美三者也存在互补关系。
三膜施工对漆面处理要求极高,需要在施工前进行严格的漆面脱脂、抛光等预处理工作,而这些正是洗美业务中的重要环节。同样,轻改业务也需要洗美团队的精细化作业支持。
对于门店来说,这种基于洗美服务挖掘潜在需求的方式,为三膜和轻改业务提供了精准的客户流量,也为门店转型多元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三、上游车企介入抢蛋糕,独立售后如何反击?
对于新汽美业务的机会把握,除了做好自身定位,形成技术和服务差异性外,门店还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线上营销成为汽美企业运营的重要模式。
由于车主年轻化趋势,加上短视频等流量平台的兴起,对线上流量的争夺已经是汽服行业避不开的竞争。
相对汽服行业的其他赛道,短视频和图文等可视化的宣传途径,与洗美改赛道更为契合,通过发布“改色膜施工过程”、“轻改前后对比”等内容,比较生动地展示服务效果和技术实力,成为潜在消费者的决策关键。
因此,对于想进入洗美赛道的门店来说,除了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具备线上运营的能力。
其次,产品供应链整合成为汽美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
与汽服行业其他领域相比,汽美赛道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既要求产品的多样性,还要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一方面,新汽美的特点之一,就是满足年轻车主对于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供应链完善和多样性。
T9电研社创始人之一陶健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能力的比拼,最终要用产品和技术建立壁垒。
目前T9电研社在全国布局了75+门店,通过联名合作和自主研发,确保了产品品质和供应稳定性,还通过规模化采购与生产降低了成本,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型迭代速度快,供应链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提供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和信行朱文明曾在分享中指出:轻改业务、尤其是新能源车的轻改业务,红利周期极短,问界升级项目更是刚启动就已结束了,就是因为起步晚了一点。
这句话隐藏的另一层含义是:车型以及市场潮流风向的变化较快,如果企业不具备敏锐的反应力,在供应链体系上不能做到及时性,就有可能错过先机。
再次,车企的介入,进一步改变了新汽美市场的竞争格局。
小米、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凭借自身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售后体系直接参与到三膜、轻改等汽美业务中。
例如,小米汽车在新车交付阶段,就绑定了改色膜、轮胎等服务,并在小米汽车商城中上线了更多车品,利用其线上平台的流量优势和品牌粉丝基础,吸引车主购买。
比亚迪4月推出了3999元的国潮改色膜,6月中旬又推出了1999元夏日多巴胺改色膜,凭借品牌信任度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选择官方服务,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比亚迪不是第一家入局贴膜赛道的车企。在更早之前,小鹏、特斯拉、极氪、蔚来等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洗美贴膜领域。
从维保到洗美贴膜领域,新能源车企直接参与洗美业务的模式,无疑让独立售后能做的业务越来越少,进一步压缩了独立售后的生存空间。
但较为乐观的一面是,传统汽服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优势,通过差异化服务建立竞争壁垒。
例如,专注于老车翻新、性能车改装等细分领域,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汽美服务,以区别于车企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写在最后:
在郑州超级大会,中威车饰创始人潘丽华表示,想解决三膜领域的价格战和内卷,要从产品竞争转向服务价值的竞争。三分膜七分贴,好产品是基础,但服务更关键。
这句话也道出了新汽美的本质,其实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验升级革命。
对终端门店而言,好的产品供应链是基础,线上线上融合是抓手,差异化服务才是最终破局点,将三者有效结合,才能在洗美赛道的变革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