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服新能源周报】第 133 期
各位汽服同仁,大家早上好
汽服新能源周报,一周新闻全知道!
一周要闻:
1、恒大汽车43.7万平方米土地因闲置被政府收回;
2、小米系追觅科技跨界造车,首车将于2027年投产;
3、十多万元的车,仅底盘维修就报价六万多,新能源车陷“维修死局”?;
4、专家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5年预计达50%,2035年或超85%;
5、高合汽车“复活”遇阻:6亿美元中东投资首付款未到账;
6、夏一平微博复更引猜测,极越汽车或将重组避免破产;
...
大事件
1、恒大汽车43.7万平方米土地因闲置被政府收回
7月10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发布闲置土地认定书,指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名下一块面积为437441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自2021年6月9日起被认定为闲置用地,闲置原因为企业原因。根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若土地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经批准后可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曾承诺在30个月内建成投产,总投资不低于25亿元,但目前公司面临财务危机,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仅3838万元,亏损扩大至202.57亿元,负债总额高达743.5亿元。公司仍在通过裁员和削减运营开支维持基本运营,但资金已不足以支持审计工作,导致2024年度业绩报告持续延期。(来源:一电快讯)
2、小米系追觅科技跨界造车,首车将于2027年投产
近日,一家名为“星空计划”的造车新势力火出圈,正在全速招人,根据媒体报道,其首款车型先行出口,再回归国内销售。这是继小米(小米汽车)、石头科技(极石汽车)之后,小米系第三家生态链企业跨界造车。
资料显示,“星空计划”是一家新成立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全称为“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总部位于上海临港,注册资本10亿元,实际控制人为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间接持股比例80%。
据悉,此次俞浩切入汽车市场,首款车型定位为高端新能源SUV,预计2027年投产,截至2025年一季度仍处于造型设计DEMO阶段。首款车型优先面向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后续再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3、爱玛成立新公司,含汽车业务
近日,爱玛联合江苏创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家新公司,重庆创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超本,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等。
去年,爱玛联手吉利共同注资复活微型电动车品牌知豆汽车,标志其正式进军四轮领域。爱玛造车的本质是利用两轮时代的渠道与品牌势能,换取四轮领域的入场券。
大售后
4、十多万元的车,仅底盘维修就报价六万多,新能源车陷“维修死局”?
“花十来万买的车,修个底盘竟要6万多!”最近,新能源车主林女士的遭遇引发众多车主共鸣。面对新能源维修天价,车主们要么接受4S店高价,要么冒险找第三方维修,但有可能会失去质保。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新能源车企通过终身质保等条款限制车辆进入第三方维修企业,形成事实上的以技术壁垒垄断市场;另一方面又缺乏维修定价权的制约,导致车主被迫为“技术溢价”买单。
而新能源车企不愿意开放维修技术,甚至以安全的名义频频发起诉讼,导致第三方维修企业迫于风险不敢接单。
数据
5、专家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5年预计达50%,2035年或超85%
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政研咨询中心副总工程师朱云尧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在2025年达到50%,2030年达到70%-75%,2035年达到85%-90%。根据乘联分会数据,2025年6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已达53.3%,较去年同期提升4.8个百分点。(来源:一电快讯)
6、2025上半年新能源车降价力度达12%,燃油车8.9%
7月7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了《2025年6月乘用车市场降价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1至6月,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2.3万元,降价力度为12%。6月份,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为1.5万元,降价力度为10.4%。
相比之下,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为1.7万元,降价力度为8.9%。6月份,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为1.4万元,降价力度为8.6%。总体来看,2025年1至6月,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为2.1万元,降价力度为11.4%。6月份,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为1.5万元,降价幅度为9.9%。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乘用车市场的降价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降价力度相对较大。(来源:一电快讯)
7、小米汽车上市15个月累计交付破30万
7月10日,小米汽车宣布其交付量已超过30万台,上市仅15个月。自2024年4月3日首批交付以来,小米汽车仅用七个半月时间便在同年11月18日达成首个10万辆交付里程碑。
进入2025年,小米汽车增长势头强劲,1月交付量超2万台,3月攀升至2.9万台,4月达2.8万台。5月22日,雷军透露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5.8万台。最近一个半月内,小米汽车又完成了约4.2万台的交付,平均单月交付量接近3万台。
雷军在3月将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从30万台提升至35万台。随着小米第二款车型YU7SUV的上市,预计将进一步推动交付量增长。
企业动态
8、高合汽车“复活”遇阻:6亿美元中东投资首付款未到账
7月8日,高合汽车的重组计划遭遇挑战。今年2月,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创始人丁磊曾表示公司有最多三个月的窗口期自救。5月,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由EV Electra Ltd.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被视为复工的前兆。然而,EV Electra Ltd.目前未支付任何资金,包括合作保证金,导致双方谈判停滞。
EV Electra Ltd.是一家黎巴嫩公司,由Jihad Mohammad创立,宣称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该公司计划在高合汽车重组中支付6亿美元,但前提是超过51%的债权人签署《支持函》。
目前,已有11家债权人签署,但Jihad Mohammad认为这些文件不符合格式要求,如缺少代表人签字和具体债权比例等。根据原计划,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将承接高合汽车的生产线和无形资产,成为实际运营方。如果交易完成,Jihad Mohammad将控制高合汽车,并承诺确保三年10万辆高合汽车的海外销售订单。(来源:一电快讯)
9、夏一平微博复更引猜测,极越汽车或将重组避免破产
7月7日,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在微博上罕见更新,转发了两条动态,包括前极越车主的视频和极越官方发布的“关于用户关心的问题说明(第十六次)”。这一行为引起了外界对极越未来发展的猜测。此前,有消息称极越汽车“大概率”不会破产,集度董事会已经同意重组,目前正在与3-4家重组方沟通中。
去年12月11日,夏一平发布内部信称极越汽车进入创业2.0阶段,将做好四个方面的事情,包括坚持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加强销售和服务能力建设、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同年12月21日,时任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宣布从极越离职。极越随后开启了多轮用户定金退款工作,截至今年3月已经来到第三批。今年6月,极越汽车发文称,售后部件问题已基本解决,下半年将提供一次智能辅助驾驶OTA升级服务。(来源:一电快讯)
10、拜腾汽车关联公司经营异常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因未依照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DANIEL ISIDOR KIRCHERT,注册资本约56.46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研发、销售、租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11、蔚来江淮合资公司解散,代工合作模式成历史
7月7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新增注销备案公告,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公告期为6月10日至7月24日。市场分析认为,随着蔚来实现独立生产,该公司的代工合作模式不再适用,因此双方决定解散。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资本5.1亿人民币,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经营范围包括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生产线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
蔚来与江淮汽车的合作始于2016年,蔚来旗下车型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2023年末,蔚来收购了江淮的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设备和资产,获得了造车资质,因此不再需要代工合作模式造车,合资公司决议解散也在情理之中。(来源:一电快讯)
12、极氪在马来西亚采用品牌直营模式
7月5日,极氪宣布在马来西亚成立全资子公司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Malaysia ),全面接管当地新车销售与售后服务业务,结束第三方代理模式。
据悉,品牌直营模式将大幅提高极氪在马来西亚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效率,并更好的了解马来西亚消费者的需求,新公司计划2025年底前在马来西亚建成10家销售门店及3家售后服务中心。
13、奇瑞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
7月7日消息,奇瑞汽车近日宣布进行架构调整,以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即日起,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正式成立,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将兼任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总经理。
星途品牌继续定位为奇瑞的高端品牌,其国内业务事业部的组织和职能将整体纳入新成立的事业群。艾虎事业部将聚焦于经典产品艾瑞泽和瑞虎系列,风云事业部则专注于新能源品牌风云,而QQ事业部将专注于小车产品,旨在实现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以及品牌向上发展。(来源: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