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工上班8天被砸伤、汽服店被索赔12万”,又一次给汽服店敲响用工安全警钟!

郝斌
2025-07-14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111.webp.jpg作者 | 郝斌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每每提到汽服行业的用工难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用工荒”,但事实上,行业的用工难困境,远远不止“缺人”这一点。


举个例子,最近笔者在一个同行交流群看到很多老板在聊“被员工仲裁”的事情,其中有个老板说,自己刚刚经历一名仅工作8天就被抛光机把鼻梁骨打了,索赔了12万,更是让人感触颇深。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刚入职某全国连锁时遇到的一个案例。一名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辞职后立即提起仲裁,原因是没签合同、没上保险。


这个员工当时的月薪在1万左右,但提出仲裁后,光“没签合同双倍工资”这一项,就能索赔12万,加上保险补偿和罚款,老板可能要损失15万。


不过,这个事情后来有了转机。这名员工是被同事鼓动才仲裁的,而且他在职期间曾因操作不当导致一辆奔驰C系发动机爆缸,当时老板自掏腰包买下了事故车,修好后又卖出,几万元的损失没让员工承担一分,可谓仁至义尽。最终调解后,双方以2万多元达成和解。


这个案例到现在都让我记忆深刻,一方面是我当时是调解人,另一方面这实在是一次“用真金白银买来”的警钟:现在员工的维权意识太强了,靠"哥们义气"那套已经行不通了。甚至有些"职业维权者"专门钻这个空子,企业一旦被钻了空子,损失真的不小。


下面具体展开聊聊汽服店在这方面的用工问题。


一、汽服店和员工关系的本质


大部分汽服店和员工的关系,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其实很微妙,好时如胶似漆,翻脸时咬牙切齿。


“老板抱怨招不到好员工”、“员工抱怨遇不到好老板”,这两类吐槽的声音我们都没少听。


殊不知好老板和好员工,其实是需要双向奔赴的,而不是靠碰运气。即使碰巧遇到了好员工,也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导致员工离职。


优秀员工往往很挑剔,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如果门店环境留不住人才,就要先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或者至少老板自己要先具备“伯乐”的潜质。


我认为管理有五个维度:道、德、情、理、法。像胖东来就接近"道"的境界,员工自发为企业付出,真诚服务客户。


目前,胖东来的管理确实是能看到最接近于“道”维度的方式,员工自发的为企业付出,大多也都能珍惜这份工作,同时也将客户置于亲人的位置。能做到真正的让消费者放心,在如今消费品质量堪忧的背景下,这无疑是可以打动消费者的一点。


可能也有老板会告诉自己的员工,要拿消费者当衣食父母,但在没有相对应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各种KPI,但无疑是缘木求鱼。因为员工心里明镜似的:老板嘴上说客户是上帝,考核的却是转化率和客单价。这种言行不一的矛盾,只会让员工抵触、更不用说执行力了。


聪明的老板都明白,想让员工真心实意服务客户,首先要让员工感受到被善待,其次就是老板自己要当好“带头大哥”。


二、老板要当好“带头大哥”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当好这个“带头大哥”?才能搞好和员工的关系,并且提高门店的综合能力呢?


门店经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带头大哥",首先要三观正,面对诱惑能守住底线。


这不是说主张门店不赚钱或者少赚钱,而是要取之有道。毕竟直接服务客户的是基层员工,如果他们满腹怨气,怎么可能服务好客户?


其次,老板这个“带头大哥”,要干好四件事。


第一件事,摆正心态。


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恋人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本质是平等的价值交换。


员工用劳动时间换取报酬,不存在谁欠谁。即便帮助员工是自愿的,也不要指望回报。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都不是天经地义的。


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对员工的"背叛"反应过度,更不会被“我养了你多少年了、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现在翅膀硬了、我没亏待过你”等负面情绪裹挟,这种负面情绪只会让老板自己的怨气更重,让员工的执行力与预期差距更大。


第二件事,知人善任。


老板要学会识人、用人。


干私活、吃回扣、撬客户、劳动仲裁等等,这类的事在我们行业里其实不少,所以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老板说员工是白眼狼。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他本来就是这类不懂感恩且吃里爬外的人;另一种可能是,这是被老板自己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所以,老板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要擦亮眼睛,能否快速了解员工、并且看到员工的本质,这是至关重要的,不然真的会引狼入室。


另外,如何用好员工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俗话说“用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如何用人也是要基于识人之上,用长莫用短。


同时,身教胜于言传,老板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门店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这对于员工的成长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老板和员工都三观正,能做到想客户之所想,忧客户之所忧,那员工不成人才都难了。


第三件事,物质精神双激励。


现在人更看重物质,精神激励反而成了稀缺资源。


如果门店能在满足员工薪资需求的同时,加入更多精神上的激励,那么就算公司不大、晋升空间有限,也能赋予员工使命感和责任感,万一以后老板的生意做大了,这种方式既能培养人才、还能反哺企业文化,让老板自己和团队都不忘初心。


第四件事,用工一定要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


即便员工主动不上保险并签了协议也不行;除了社保,员工意外险也绝不能省,关于这一点,前不久发生的“00后汽修工发生意外,汽服老板赔偿72.8万”就是前车之鉴,安全事故无小事,保险虽不能避免事故,但能最大限度降低和员工之间的纠纷、以及自身的经济损失。


三、破局之道在于双向奔赴


前面说过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双向奔赴的,所以对员工而言,提升自己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谁都想找一个有长期发展的好平台。


不过,站在一个很现实、很客观的角度,更好的发展平台对应的一定是更强的自我价值。


员工价值如何提升?


首先,作为员工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维修技师来讲,技术就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有了基础,再有服务意识、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那么不就是如虎添翼了嘛。


其他的岗位也是如此,如果基础不牢固,盖再高的楼最终也脱不开倒塌的命运。


其次,想赚更多钱,先让自己更值钱。


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也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具备什么。


绝大部分老板其实是愿意适当培养员工的,只是培养的程度视能力高低和资源多少存在差异,但前提是员工得有学习的能力,否则再有钱有心的老板,也不会愿意做无用功。


竞争力的本质,就是学习能力。


第三,没别的意思,但员工和老板要相互有同理心。


现在各行各业都难,汽服店老板的日子并不好过。


员工的确每天一睁眼就是房租/房贷的压力、育儿的压力、生活成本的压力,而老板每天一睁眼也有房租上涨的压力、进店车辆减少的压力、单车产值降低的压力、同行低价内卷的压力、欠账难回收的压力等等,相互之间可以多一份理解。


退一万步讲,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老板选择员工时,要了解清楚对方的需求,满意且能满足员工需求,就竭尽全力的留,不行也不能苛求;而员工入职时大概率也能知道一家企业的规范程度,不能接受大可另谋高就。


汽服行业朝着健康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藏着汽服企业老板及员工双方之间的理解与配合,老板们不再把员工视为成本而是最重要的资产,员工们也不再把工作仅仅当作谋生手段而是事业平台。


用工难题的破解之道,就在于这份双向的奔赴与成就。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