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超6000+汽服店转让、1200家4S店濒临倒闭,行业正在加速出清?

祁六金
2025-07-17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图片

作者 | 祁六金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近日,F6汽车科技公布了6月汽车后市场行情数据。


6月,汽车后市场产值同比下滑4%;环比持平;后市场进厂台次同比下滑5%;环比持平。


综合2025年1-6月的情况来看,从3月开始,门店进厂台次和产值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


图片

(数据来源:F6汽车科技)


2025年的情况并不特殊,据汽车服务世界观察,2023-2024年,从4月开始,门店进厂台次也是连续多月同比下滑。


这种相似的情形,说明了门店流量下滑是结构性问题,而非短期现象。在这种大趋势下,本就供给过剩的门店端,在价格战内卷中,经历着新一轮洗牌。


根据统计,行业第一季度有超过3400家门店转让,平均每天有150家门店倒闭。在下半年到来之际,第二季度的数据情况是否有改善?


一、二季度门店转让同环比下滑、美容店占比超50%


根据58同城“生意转让”一栏统计,内地31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在2025年二季度(截至7月7日),汽修美容门店转让的数量为3066家。


图片


对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做几个维度的对比:


1、环比和同比均呈现减少。


一是环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


2025年第二季度的门店转让数量为3066家,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为3422家,门店转让数量环比减少356家,降幅为12%。


二是同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


2024年第二季度汽服门店转让数量为3236家,对比来看,今年二季度门店转让数量同比减少170家,降幅为5%。


在同比维度,从2022-2025年,第二季度门店转让数量依次为5500家、3458家、3079家、3066家,逐年递减。


这表明,在经历了疫情后市场调整或经济环境变化后,门店转让数量高达5000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


图片


三是将前两季度转让数据叠加来看。


相加来看,2025年上半年共有6488家门店转让,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6172家,呈现上涨趋势。


2、城市排名维度上,成都取代重庆成为转让TOP 1。


图片


在门店转让数量上,2025年第二季度,排名前五分别是:成都(267个)位居第一,其次是长春(258个)、重庆(228个)、沈阳(197个)和哈尔滨(185个)。


对比来看,成都、重庆、以及东三省等地区始终处于前列位置,转让数量相对稳定且较高。


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城市的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饱和度较高,新进入的门店难以立足,而原有的一些竞争力不足的门店选择转让退出市场。


在转让门店的区域分布上,转让数量较多的城市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排名靠前的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仍然是门店转让数量的主要贡献者。


这也说明,大城市由于市场规模较大、门店基数大,受行业竞争加剧、经营成本等因素影响,门店转让活动更为频繁。


在集中度上,第二季度门店转让CR 5为37%、CR 10为58%,第一季度门店转让CR 5为35%、CR 10为58%。


第二季度CR 5从第一季度的35%上升到37%,这表明在第二季度,头部城市转让门店的集中程度略有提高。此外,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CR 10均为58%,门店转让的集中格局相对稳定。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商业环境在发生变化,但整体上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没有出现明显的能打破现有门店转让格局的因素。


3、洗美改门店成重灾区,转让数量占比达55%


在城市转让维度之外,我们统计了二季度门店转让类型,通过筛选行业“汽修美容”下的种类,分别统计了“汽修厂”和“汽车美容店”两种门店类型的转让数据。


据统计,“汽修厂”转让数量为963家,占比31%;“汽车美容店”转让数量高达1696家,占比过半,达到55%。


分城市来看,汽修厂转让数量在总数中占比TOP 3的分别是杭州(57%)、南昌(51%)、重庆(48%);汽美店转让数量在总数中占比TOP 3的分别是太原(80%)、杭州(78%)、拉萨(76%)。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门店在转让数量统计上,可能存在重合,但从市场实际运营角度来看,即便排除重合因素,汽车美容店的转让热度远超汽修厂这一趋势也十分显著。


相对汽修厂来说,汽车美容赛道进入门槛较低,从自动洗车、基础洗车服务到高端精洗、三膜、内饰精护等项目,汽美行业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缺乏产品、技术和服务体验的门店,很难在市场中立足,只能选择转让退出。


二、日均522家门店倒闭,汽服门店总数下降至38.2万


今年二季度门店转让数据同环比减少,那在门店总数维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我们在第三方平台企查查上,在“所属行业”一栏选择“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汽车修理与维护”,勾选企业状态为“在业和存续”,并调整企业成立时间,发现:


根据汽车服务此前的统计,截至到2024年6月底,该数字为47万家。而截至今年4月9日,汽车维修注册且在册的门店数量为42.9万家。


9个月的时间里,汽车维修门店从47万家下降至42.9万家,减少了4.1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天都有151家门店消失。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到今年7月8日,汽车维修注册且在册的门店数量为38.2万家,较4月9日的42.9万家,3个月的时间减少4.7万家,相当于日均522家门店倒闭。


至此,后市场门店总数跌破40万家。而在巅峰时期,这一数字为70万。


可以看到,过剩门店正在加速出清,结合二季度门店转让数同环比下滑来看,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很多门店没有选择转让,而是直接关闭了。


大量中小门店倒闭的同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头部连锁仍在扩张。


6月23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正式发布“2024年生活服务业连锁企业TOP100”,汽车养护维修板块TOP 13企业榜单出炉。


其中,易捷养车门店破万,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百援精养、小拇指、驰加等10家企业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头部连锁门店数量扩张,也将导致个体门店生存空间萎缩。


除了头部连锁品牌持续扩张,挤压个体门店生存空间外,在业务层面,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传统燃油车维修需求下降,也导致了大批门店进店量下滑,最终转让或倒闭。


根据F6汽车科技的数据,今年1-6月,燃油车进厂台次同比基本处于下降状态,降幅在4% - 10%之间,显示出传统燃油车市场在逐渐萎缩,进厂维修保养等需求持续减少。


与此同时,今年1-6月,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比均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在10% - 57%之间,表明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速,对相关后市场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


图片

(数据来源:F6汽车科技)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环比变化趋势的差异,直观地反映了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所侵蚀,对应的燃油车业务也面临着收缩的压力。


对从业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业务方向,或是加深原有业务的专业与服务深度,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趋势,则很有可能在下一轮洗牌中被淘汰。


在更宏观的层面,租金的“刚性”带来成本压力,中小门店因抗风险能力弱更容易陷入转让困境。


今年3月,汽车服务世界撰写了一篇门店搬迁降房租的文章,提到房租压力是门店经营核心痛点。(详情可见《“开路虎也扛不住一年100多万房租”,华胜、兔师傅、宝丽等不少店面搬迁降房租,你店房租降了没?》


尽管目前商铺租金整体呈下滑趋势,部分城市核心地段租金甚至“腰斩”,但大量老店仍受“房租递增”合同束缚,或因房东意愿等原因难以降租,导致经营压力凸显。


房租通常占汽服店总成本的10%-30%,部分核心地段占比更高,直接决定利润空间。随着空置商铺增多,新老店房租差异扩大,老店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减少房租支出”成为门店提升生存能力的重要课题。


短期来看,降低房租是降本的有效手段,但长期仍需回归经营本质,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业务结构,避免房租成为压垮门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哪些门店会是45%的剩者?


今年郑州超级大会上,汽车服务世界提出观点:未来行业5%的超级头部将更赚钱,45%的人会剩下来,50%的人则是陪跑、掉队和淘汰。


超级头部企业,要么是超级组织,要么是超级个体,前者考验系统化能力与资源整合效率,后者比拼专业化深度与差异化壁垒。   


对于超级组织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可复制的标准化体系,从供应链集采到门店运营SOP,再到人才梯队建设,打造总成本领先、效率致胜的护城河。


这类超级组织,一般通过连锁扩张快速占领市场,通过规模效应,甚至反向议价降低租金成本,在行业洗牌中持续收割份额。   


而超级个体则聚焦细分领域的极致深耕,凭借“人精我专”的核心技能或“极致价性比”的服务,在局部市场形成不可替代性。


超级个体的生存逻辑是“小而美”,聚焦细分领域,用差异化的定价与服务,规避与超级组织的正面竞争,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5%超级头部、45%剩者、50%淘汰”的金字塔结构背后,是汽车后市场从“粗放增长”向“精耕细作”的必然转型。


50%被淘汰的群体,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间层:既没有超级组织的规模优势,又不具备超级个体的专业壁垒,在租金、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下,沦为“陪跑者”。


45%的剩者,要么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向超级组织靠拢;要么通过聚焦细分定位,向超级个体进化,在行业分化中站稳脚跟。


最终,5%的超级头部与45%的剩者将共同构成行业新生态。


具体到门店经营层面,此前我们总结了开店四法,即定人群、定需求、定项目和定店型。此外,以老客为中心建立线上线下闭环能力。


对从业者而言,与其困于倒闭潮的焦虑,不如聚焦如何活下去、以及如何活得更好。当陪跑者离场,后市场也将在阵痛后迎来更健康、更具活力的生态格局。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