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平修理厂,经营不到一年缩减到1000平;2个举升机的轮胎店,月产值从5万涨到30万…门店转型为啥天差地别?

宋全业
2025-07-21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图片

作者 | 宋全业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在汽车后市场10年,经历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前5年,主要在行业的学习和认知层面;从2020年开始,我再次独立创业,开始了抖音的5年,开始了回归互联网的5年,期间我也走访了全国一千多家门店,他们这几年都经历了风口、经历了疯狂,有的更上一层楼,也有的经历了暴涨后的暴跌。


拿我自己的认知,精心挑选了100个门店,组成了《100个年利润翻倍增长汽服门店实战案例》专题系列。系列中有年赚100万的老板,也有很多利润不够100万、但做得很好的1个人、2个人门店,他们类别不同、经营方式也存在差异,但都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同时我也相信,系列中提到的所有老板都能够继续努力,下一个10年依然能稳定地、每年赚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本文为《100个年利润翻倍增长汽服门店实战案例》第十五篇。


01


"汽服行业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甚至是缩量时代",这个观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两年肯定也是感同身受。


以平均车龄为基础的"三新一老一低(新能源、新媒体、新技术;燃油车老车;低线城市)"结构性机会,很多人也都认可。


但问题也在这里。


这些机会,肯定不会开放给所有门店,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门店都很难真正抓住。


为什么?因为行业已经从"机会驱动"转向"能力驱动",结构性机会只属于那些具备匹配能力的门店。


新能源车维修,看似是蓝海,但实际上技术门槛高,而且利润高度集中。从这些年的行业变化大家也能感觉到,这类业务不会普惠所有门店,只有提前布局技术、资金、资质的头部玩家,才能分到一些蛋糕。


新媒体获客方面,抖音、快手等平台确实带来了新流量,但早期红利已经消失了。以前随便发个视频就能引流,现在不投流基本没曝光,而且内容竞争越来越激烈。


到了今年,新媒体不再是"低成本获客"的捷径,只有持续优化内容、精准投放的门店才能维持ROI。


另外还有燃油车老龄化带来变速箱油、烧机油、底盘维修等机会。这些老车养护类业务的需求这些年明显增长,也是当下汽服店转型或者说优化业务结构的重点方向。但老车业务不是"捡漏",只有技术扎实、口碑良好的门店才能承接。


发现没?行业机会看似很多,但这些机会,实际上只向那些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的门店敞开大门。


具体来看,汽服行业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市场进一步细分,专业店取代综合店


流量成本持续攀升,精准投放成为标配


服务深度决定利润厚度


基于此,汽服店想要把握住这些机会,要么有流量重构能力、要么有项目运营能力、要么就是有组织进化的能力。


对普通汽服店来说,这三大核心能力中,有一项就可以活得不错,有两项就能在所在区域成为一个小标杆,有三项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持续领先优势。


下面结合几个汽服店转型的实际案例,具体展开聊聊。


02


第一个例子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路路顺汽车维修店。


这家店目前有三个门面,面积大概150平左右,房租一年大概3到4万。2021年的时候加入过一个连锁体系,重新装了门头但店内却还是一塌糊涂:一个工位洗车、一个举升机,角落里还有一个扒胎机,店内工具等分布也特别零散。


这家店是老板赵总一个人经营,每个月能做2万多产值。用他的话说:县城的门店都是这样子,一个人赚个万把块钱,和工资差不多,但比较自由、能够照顾家庭。


话是没错,但丹凤路路顺这家店,其实代表了广大县域市场汽服店的典型困境:场地有限、设备简陋、服务粗放,老板身兼数职,但也只是温饱以上水准。


后来路路顺是怎样转型的呢?


第一步,导入变速箱油项目。


可能还是有老板会好奇:想要转型,导入新项目不是很正常嘛?什么项目火就导什么项目,这有什么好专门说的。


但我想说,项目导入的关键,不是看项目火不火,而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突破。


这二者的差异是:前者是盲目跟风,后者是战略选择。真正成功的项目导入,必须建立在精准匹配门店定位、客户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


比如丹凤路路顺的变速箱油项目,不是简单增加服务项目,而是将其作为战略突破口,并且进行了单点突破,这样才能快速实现业绩翻番。当然因为本身基础很差,所以路路顺的业务翻倍,难度本身也要低一些。


第二步,升级店面。


升级店面的目的其实就是让车主的体验升级。


赵总其实没想过会有这么多车更换变速箱油,也从来没想到门店会有这么多车主进来。但当这些没想过的事情发生了以后,赵总的意识自然就上来了:店面脏乱差,需要整改;举升机不够用,需要整改;洗车间不洗车客户抱怨,需要改……这些问题随着客户的增多,变得越来越突出。


所以在次年的4月份清明节的时候,老板就直接停业一周,开始进行改造和装修。


路路顺的升级,全部都是围绕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增加休息室,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增加一个举升机,降低客户排队的等候时间和跑单率;督促员工进行工具和设备的整理,打扫卫生、做好基本的清洁工作;同时招聘了一个中工,这样就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基本的车辆问题,提高门店维修的效率……


我一直觉得,汽服店改造这件事,最好的模式就是"增长驱动改造",而不是试图"改造促进增长",这样能够避免前期盲目投入的风险,而且有更大的可能形成良性的投入产出循环。


03


第二个案例是三亚德宝车管家。


三亚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批禁止燃油车销售的城市。所以在这之前,我对三亚汽车后市场有个先入为主的想法:这里都是新能源车,没有燃油车,所以燃油车的业务不好做。


三亚德宝车管家老板王总是山东人,在海南呆了好多年。2020年的时候搬迁到了一个3000平米的场地,准备大干一场。门店规模很大,业务也很多,全年房租60万。


结果不过1年时间,老板就直接压缩了三分之二的面积,仅保留了1000平米的场地。毕竟理想再丰满,现实都骨感到可怕。


这个决定肯定是正确的,但这只是第一步。


王总的第二个正确决定,就是做了新媒体。


2021年其实是汽服实体门店和短视频结合的第一年。那时候很多老板都不屑一顾,认为这都是不务正业。所以当时做新媒体的门店,除了认定"新媒体是时代红利"的那批外,大多数情况下就两种:要么是业务做得不那么好的门店,甚至是新开的门店。


王总属于哪一种,不是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我们主要看他的打法。


他在普通老板的队伍里,算是思路非常清晰、而且非常听劝的那一挂:


初期以"半合成套餐199,全合成套餐299"打开市场,直接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每天的保养车辆能在10台以上;


中期聚焦积碳清洗项目,当时正是积碳清洗的起步阶段,车管家将积碳清洗一个月做到了80台以上,加上进厂台次猛增,转化业务上来后,营业产值很快就翻倍达到了30万元以上;


后期放弃了再开一家店的想法,在原有门店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工位,同时增加了一个贴膜车间,独立出来做车衣车膜业务,扩大产能,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延伸了服务的价值链。


后来在直播兴起的同时,王总说服客服接待小姑娘每天直播2个小时,增加和客户的互动以及保养套餐的销售,开辟了一个新的流量来源。


这里笔者可以延伸聊一点。


直播毋庸置疑肯定是抖音推荐的一个流量渠道,同时也是实体商家增加粉丝和客户来源的渠道。但由于汽车维修保养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了直播间人气不太旺,所以很多老板无法坚持直播。


一方面考验体力,一方面考验心力,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所以,如果门店的账号直播间有流量,能够卖出套餐或者有人聊天,都可以坚持;但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那么就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短视频和投流上,也是一种方式,不纠结直播,能做就做。


现在,三亚车管家的维修保养业务维持在每月50万到60万之间的产值,这个数据基本上在三亚属于头部。每个月投流金额在1万左右,这也是能够持续维持营业额的原因。毕竟抖音已经进入到付费投流阶段,白嫖流量已经很难了。


2025年付费以及投流的技巧有很多,但视频素材的好坏决定了投流效率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吸引客户的成本也会有很大差异。


笔者测算过,现在烧机油可能一个到店客户需要700-1000元的成本,一个底盘业务需要100元的到店成本,一个保养可能也需要50元的到店成本。根据不同项目的利润,确定不同项目的投流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转化,这也是付费阶段每个老板必须考虑的事情;当然如果一个账号的IP本身做得不错,你会发现他的引流成本就会低很多。


04


第三个案例是靖西嘉亿。


靖西嘉亿起步的时候是一个2个举升机的轮胎店,一开始是老板带着一个学徒主要做马牌轮胎的更换和补胎工作。现在4年过去,已经成为了在靖西市拥有2个店面,十几台举升机,10来个员工的头部门店。单店月产值30多万。


这家店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从月产值五六万(包含轮胎销售)到30多万,仅用了3年的时间。年利润从10来万到过百万,也就是这三年的时间。


怎么做到的?


第一是业务结构。


2021年的时候,靖西嘉亿就是一个不到100平米的轮胎店,还有几十条的库存轮胎;后来同时启动了美孚机油保养和积碳清洗的项目,顺利调整了业务结构。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客单价和客户质量的同步提升。


后来,老板分别于2022年、2023年新增了变速箱油项目、烧机油和底盘项目,穿插导入了清洗油项目、大灯翻新项目。


第二是基础设施迭代。


这家店的老板从2021年到现在,做了好几轮的设施迭代,而且每一次都是伴随着业务结构升级进行的。第一次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找到了一个市场的临街门店,果断租赁下了4个门店,要做一个4台举升机的大店,要做维修业务;这个店1年后就又增加了两个门面,达到了6台举升机;2025年3月份,靖西嘉亿又投资80万,新开了一个800平米的厂房店。这期间相对应的设备工具迭代速度也很快。


这种硬件投入与业务升级,才能形成正向循环,甚至打破了"县城做不了高端业务"的认知局限。


第三就是教育先行。


很多同行其实会觉得,车主的市场教育这件事,都是头部才能做的事。以前的确是这样,因为教育成本太高了。但在新媒体时代,不是这样的,我们所发布的每一条视频,都能起到市场教育的作用。


靖西嘉亿的老板很年轻,所以有野心,也能接受新变化。所以在倡导付费投流的阶段,他每个月都会投资1万元左右的流量费用,让整个靖西的老百姓每天都能刷到几遍靖西嘉亿修车的视频和项目的广告。这样客户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来这个门店。现在靖西嘉亿在县城,基本属于头部,甚至有了一个自己的小生态。


结语:


总的来说,转型的本质是经营思维的升级。汽服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丹凤路路顺胜在"小而美"的精准定位,三亚德宝车管家强在"流量转化"的系统能力,靖西嘉亿赢在"生态位跃迁"的战略胆识。


没办法,不是环境不好,而是自己够不够努力。


现在乃至未来的汽服行业,留给"模糊经营"的门店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所以转型早已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做好"的必答题。


否则,再多的"行业机会",也和你无关。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