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布局7000+店中店、助力修理厂半年内业绩翻3倍,看安赛途模式如何改写草根汽配商命运!

拉面安
2025-07-22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作者 | 拉面安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近年来,国内汽配行业呈现出两极分化局面。


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理性升级,既有平均车龄逐年增长直接带动的维修、保养、改装等后市场需求的提升,又有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催生的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新兴配件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但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配件需求因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受冲击,加之国内汽配价格战现象愈加突出。传统汽配商除了要面临库存、租金、账期、现金流等生存压力,同时还要应对修理厂客户流失加剧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智配库正式成立,并创立了自主品牌安赛途。


依托智配库SCM DMS系统,安赛途成功融入了全国31家智配库运营中心、800余家会员门店以及300多家24小时无人仓、7000多家智配库E站体系中,服务全国范围内超12万家合作修理厂。


图片


而这样的安赛途品牌,更在市场越来越卷、生意越来越难的时候,迅速帮助一批区域汽配经销商群体顺利突围,甚至构建了专属增长引擎。


智配库大冶运营中心正是受益汽配经销商的典型代表。


一、一家“县域汽配小店”的逆袭之路


熟悉汽配行业发展史的同行可能知道,智配库是2020年由二十余位股东成员共同成立的联盟体系,并通过抱团取暖、集采降本、提高利润、分享经验的方式逐步壮大起来。


而张文凯早在智配库成立前,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已在汽配行业积累数年经验的他,在老家大冶开了一家汽配店,主营滤清器、刹车片、雨刮器等易损件销售业务。凭借此前积累的行业经验和人脉,他的汽配店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


虽然配件采购渠道稳定,但“代理品牌的配件品类不全、局限性强”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他。


2019年,张文凯注意到智配库正从“产品供应”向“产品供应+信息化建设+渠道赋能”的方向逐步深化。基于长期合作的信任关系,他开始与智配库逐步开展合作,成为智配库体系最早的一批受益者。


在这期间,张文凯接触到了安赛途品牌。


“当时对安赛途这个品牌最大的感受就是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品类也比较全。后来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智配库的集采模式也非常好,配合它的系统查询功能,操作很方便,效率也很高。”


图片


随着安赛途品牌配件的导入,他店内销售的配件类型越来越丰富:由原本的滤清器、机油等常规易损件销售,拓展到了变速箱油、火花塞、齿轮油、蓄电池等品类。


此后,张文凯的生意越做越大,短短数年时间,便从曾经的“县域汽配小店”蜕变成了“智配库大冶运营中心”,完成了蚂蚁变大象的逆袭,更成为体系内最早借助安赛途品牌实现转型升级的区域标杆。


产品方面,基本上车辆10万公里以内的维修保养服务所需的配件,他都能提供。


如今,大冶智配库销量最好的配件种类便是安赛途品牌的滤清器、蓄电池与机油三大品类。


“尤其是滤清器,以前表现平平,现在却是我们的主打产品,不仅销量好,而且客户粘性高;机油品类的增长也极为可观。以前我们只是顺带销售,一个月机油产值大概3-4万元,但现在月营业额基本在十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机油销售区域已从本地拓展到了更多新市场。”


渠道层面,大冶智配库已成为安赛途品牌深度连接大冶及周边地区经销商伙伴的重要纽带。


为区域内修理厂提供产品+品牌+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更是张文凯和团队的核心日常。


“我们销售的不仅是配件,更是一套能帮修理厂降本增效、提升盈利的整体解决方案。”


而这一理念,正与安赛途品牌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二、从传统配件经销商向汽配综合服务商转型


宏观层面,汽配行业已从坐商时代迈入行商时代,汽配生意服务的价值也早已超过传统的“买进卖出”。


随着终端服务竞争难度加剧,以解决方案为核心的综合赋能体系,越来越成为汽配从业者实现突围的有效路径。


在安赛途品牌赋能体系的支持下,大冶智配库初步实现了从传统配件经销商向汽配综合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张文凯透露了大冶智配库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价值最突出的几个点。


一是构建标准化的配件供应体系。


“作为汽配经销商,选择具备全国统一品牌形象、严格品控标准及体系化售后服务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基础。我们的修理厂客户普遍反馈,安赛途堪称汽配行业的'小米',产品可靠、价格亲民,性价比特别高。”


二是具备深度运营客户的能力。


“以前我们就是向修理厂提供配件,但现在我们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要把客户的店当成自己的店来经营。”


关于张文凯的这一观点,其实不难理解。


在行业价格战与线上线下流量争夺的双重影响下,汽配行业的产品及服务同质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产品差价盈利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传统经销商想要突破发展瓶颈,除了开辟新客户之外,深度挖掘现有客户体系的价值也是必由之路。


他提出:“大客户服务一定要做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为他们解决方案,还要帮他们优化店面的经营。”


张文凯举了个具体案例。


“比如我们有个修理厂伙伴叫大冶车饰界,有一次他们店里有一辆比亚迪宋因底盘异响进店维修,修理厂先后更换了四套减震器问题都没能解决,僵持了半个月后,我们就建议他们把安赛途的减震器、顶胶等配套部件都用上,而且我们承诺,如果问题解决,皆大欢喜;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无条件收回所有配件。”


汽车服务世界注意到,大冶车饰界除了是大冶智配库的大客户外,更是安赛途渠道赋能体系中的重点修理厂。


三、助力修理厂从濒临倒闭到月产值突破16万,“把客户的店当成自己的店来经营”


根据张文凯的介绍,汽车服务世界了解到,为促进体系内经销商转型升级,安赛途会重点扶持像大冶智配库这样具备实力的经销商伙伴,通过系统化措施助力其服务修理厂客户。


针对大冶车饰界这类核心客户,安赛途渠道赋能体系更会助力品牌商提供多维度专属服务。


首先是经营层面。为修理厂同行提供定期驻店指导、库存优化服务、活动策划支持等服务。当修理厂遇到经营瓶颈时,张文凯本人还会亲自参与运营分析,帮助优化业务流程。


其次是技术赋能层面。除了项目落地的相关培训外,大冶智配库还会派技术团队常驻合作密切的修理厂,从配件选型到施工方案提供全程支持。


另外还有人才赋能层面。


受口罩事件影响,大冶车饰界的生意萎靡了数年,在经历了数次转型失败后,老板娘胡双钰试图以线上为转型切入口,想在抖音上全面发力,可是店内仅有两个师傅,人手非常紧张,关键是招工困难。张文凯便主动帮她介绍可靠的员工,并协助完善了薪酬发放体系……这些日常管理事务的解决,对长期“专注技术”的修理厂来说,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支持。


至关重要的还有线上获客能力支持。


2024年9月,胡双钰正式启动抖音账号的运营筹备工作。在安赛途全方位赋能体系与大冶智配库全面帮扶的双重支持下,凭借高效的执行力,仅用两个月时间便推动账号进入了正式运营阶段。


到现在,大冶车饰界的抖音运营虽然不过半年有余,但成效显著,虽粉丝量级不过7000左右,但引流效果不错,目前店内90%的客户都来自抖音;按照胡双钰的说法,她发出去的每一条视频,都有人询价,除了「靠谱老板娘」的人设已经成功打造出来外,另一方面便是她的视频内容都很直接,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维修或者保养展开,套餐内容也很清晰。


如今,大冶车饰界不仅跳出了之前的快倒闭状态,甚至取得了不错成绩:维修团队扩大,到现在已经有了6个师傅;工位也从原来的2个增加到4个,工位数还有点紧张;产值更是突破了成立16年来的最高业绩,从帮扶前的月均5-6万变成目前的稳定在16万元左右。


站在行业观察的角度,在安赛途品牌支持下,大冶智配库所提倡的“服务好大客户”,本质上将自身的经营思维由“以配件交易为中心”扭转为“以客户成功为中心”,把自己变成修理厂的经营伙伴,其实就是把自身利益和修理厂利益进行深度绑定。


这种服务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让品牌商将“你成功,我发展”的共赢思维深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最终为自身以及合作的修理厂带来三重价值:


其一,通过提升修理厂的经营能力,间接扩大了配件销售规模;


其二,建立了超越单纯买卖的信任关系,形成竞争壁垒;


其三,获取终端市场的一手反馈,反向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和服务体系。


正如张文凯所说:“现在的汽配生意,拼的是谁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当修理厂赚钱了,我们的生意自然水涨船高。”


四、参与效率革命,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汽车服务世界发现,张文凯口中提及频次最高的,除了安赛途产品、客户服务外,便是“智配库DMS系统”,系统囊括工厂智慧排产、汽配商采购、数字化订单/库存/客户管理、快速报价等多个板块,能够帮助体系内经销商伙伴让汽配生意经营变得更简单。


基于这套系统,智配库重点开发了两大创新项目:“智配库E站”和“24小时无人仓”。


智配库E站是智配库的前置仓体系,是开在修理厂的“店中店”,重点储备安赛途品牌的三滤等高频需求配件。目前主要分为常规智配库E站和超级E站两种形式,后者相较于前者,在形象、产品陈列、配件类型方面会有进一步升级。


而24小时无人仓则是智配库打造的无人值守智能仓储解决方案,目前仓储品类涵盖安赛途的轮胎、电瓶、刹车片、变速箱油等核心易损件及油液产品。


图片

图片


张文凯深度参与了这两个项目的布局,于2023年和智配库合作智配库E站项目,又在2024年通过E站衍生出无人仓项目。


而他愿意深入参与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他发现这两个项目精准解决了自己在经营中最头疼的“效率”问题。


一直以来,“配送服务效率”都是制约汽配生意规模的关键掣肘,这也是汽配供应链平台自兴起以来就围绕“零库存”和“最后一公里”等服务痛点持续创新的根本原因。


然时至今日,汽配行业供给侧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依旧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仓储管理低效,供应链混乱;二是人力成本高,专业化培养难。


张文凯曾经也深陷这一困境无法自拔。“以前一个经销商在当地卖滤清器,竞争太激烈了,想一个月卖个两三万都挺难的。就算搞促销送赠品,也得搭上人力和成本,忙活一天也送不了多少,覆盖最多 10 公里以内。像我们这种小个体户,店里就两三个人,根本折腾不起。”


不过,在落地智配库E站和无人仓项目后,这种状况彻底改变了。“现在一个月能卖六七万的滤清器,销量翻了近两倍!也没有距离限制,配件最远可以配送到60公里以外,关键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前要是做这个量级的配送,没有10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现在两三个人就能搞定,轻松多了。”


在落地E站项目过程中,张文凯还遇到了三个新问题:


一是单个E站备货量有限,配件种类难免缺失;


二是有些修理厂就算离得近,但也不愿意去隔壁拿货;


三就是E站模式因为开在修理厂里,所以还是过度依赖员工,人一变动生意就受影响。


“无人仓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操作简单、不依赖人,关键是可以做到随用随拿,乡镇修理厂特别欢迎这个模式,因为以前经常缺货耽误生意,现在需要什么立马就能拿到配件,效率高多了。他们尝到甜头后,还主动投钱一起干。”


还地桥百援精养店,便是其中一个。


2023年下半年,还地桥百援精养店恰好处于转型中,业务由原本的洗美转型为维保为主,刚好大冶智配库推出智配库E站项目,双方达成了合作关系。


在一次对话中,还地桥百援精养店的老板胡靓洁与张文凯闲聊,提到了当地不好拿货的问题,次月,大冶智配库在当地的无人仓项目便建了起来,150平的无人仓储备修理厂95%的日常所需配件。


自那以后,还地桥百援精养店的配件拿货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再需要专门去大冶或者武汉拿货,凡E站没有的配件,他会直接在系统上下单,接到通知后、骑上电瓶车直接去无人仓取件,2-3分钟配件就到了手,关键是无人仓24小时营业,随时可取,非常方便。


截至目前,在黄石市区、阳新县和大冶县,由张文凯主导开发的E站项目已经有45家,其中有10家已经发展成了超级E站;而他在这些区域的无人仓项目,也在不断落地开花中。


采访中张文凯透露,他和团队不久前在阳新县成功落地了一家新的无人仓网点。


按照他的计划,今年将再开30-40家智配库E站,无人仓最少也要开4-5家。


不过,他也强调自己的发展理念:“智配库E站项目的关键是服务一定要做好,而无人仓项目其实是锦上添花般的存在,要求我们的基本盘要够扎实、服务理念更要跟上,否则只是昙花一现。我相信,只要我能协同好这两个项目的推进节奏,一步步稳扎稳打、以后能走得更远。”


期待安赛途带领更多传统汽配经销商和修理厂,带上数字化赋能的新引擎,共同驶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