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第一家汽修店倒闭,从头开始,3年从年产值80万做到1000万,老客户复购率超50%,这家夫妻店是如何突围的?

祁六金
2025-07-23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图片

作者 | 祁六金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在行业加速洗牌的当下,一家从乡镇夫妻店起步的汽修门店,却走出了逆势扩张的曲线。


三年时间里,阿君养车从月产值8万的80平小店,发展为拥有2家县城门店、1家即将开业的1500平米市区旗舰店的区域连锁标杆,年产值突破1000万。


刘营君,阿君养车的创始人——这位自称“初中辍学没有文化”的机修工,凭借对短视频流量的捕捉、对下沉市场的理解,以及“反常识”的经营哲学,在竞争激烈的汽修行业,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80平夫妻店逆势扩张,从乡镇到市区的三级跳


2009年,19岁的刘营君在广东惠州龙门县一个乡镇开出了第一家汽修店。


彼时的他刚刚结束三年学徒生涯,带着一股“啥都难不倒”的闯劲,租下300平的场地,雇了三四名员工,雄心勃勃地想在汽修行业闯出一片天。


但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不到一年时间,这家店就因亏损严重而倒闭。


“那时候太年轻,以为会修车就能开好店,现在想想太天真了,连员工偷偷把店里的机油卖了换钱我没发现,账目更是一塌糊涂,客户来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回忆起第一次创业经历,刘营君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嘲。


这次失败让刘营君沉寂了一段时间,但骨子里的韧劲让他没有彻底放弃。


2011年,结婚后的刘营君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他拿着妻子的3万彩礼钱,在人口仅1万左右的乡镇重新开了家80平的夫妻店。


图片

(2011年,刘营君夫妇在乡镇的80平小店,此时店名为“原动力”)


这一次开店,刘营君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自己专注修车,妻子则负责管账和接待,夫妻俩分工明确。由于镇上竞争小,再加上夫妻二人做事实在,慢慢积累起了口碑。


“当时我们那个镇没有专门修小车的地方,我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白。那时候房租才1300块,压力不大,每天能修个几台车,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到2021年,刘营君的门店月产值已经稳定在7-8万,足够夫妻俩在县城买房买车,过上了别人眼中还算不错的生活。


但刘营君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察觉到乡镇市场的局限性。


“乡镇就这么大,车子数量有限,再怎么努力,产值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彼时,他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这种瓶颈,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021年11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刘营君接触到了蚂蚁会宋全业,结识了一些优秀同行通过短视频给门店带来了大量客户,他心里也动了念头。


“那时候我对短视频一窍不通,连怎么拍、怎么发都不知道。我就照着别人的视频改,把人家说的地名换成我们这边的,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县城的客户专门开车20公里过来找我们清洗积碳。”


这次尝试让刘营君看到了短视频的巨大潜力,“原来短视频能打破地域限制,把生意做到更远的地方。”


尝到甜头后,刘营君开始坚持拍短视频,一开始一个月拍10条左右,没车的时候就拍,有车了就专心干活。


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拍摄短视频越来越熟练,后来一个月能拍20多条。三个月后,门店的产值飙升至了25万。


“当时我的门店主打积碳清洗,一个月能做300台左右,毛利能达到70%,那时候的利润比以前半年加起来还多。”刘营君笑着说,当时全国很多同行都来他们店参观学习,“连深圳、江西的同行都来了,我差点就飘了。”


由于短视频带来的流量激增,大量县城客户驱车20公里到店消费,80平的场地根本无法承载。刘营君意识到,要留住这些从县城来的客户,必须把店开到他们“家门口”。


2022年10月,刘营君在龙门县城开出一家550平的门店。


图片

(阿君养车龙门县城店)


开业第一个月,龙门县城店就交出了月产值30万的成绩单。到2023年,月产值已经稳定在 50-60万,巅峰时甚至做到720台的月进店量。


图片

图片

(阿君养车门店日常-门口排队、车间爆满)


龙门县城店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刘营君扩张的信心。


2024年3月,刘营君又在百强县博罗开了家600平的门店,一年后月产值突破60万。2025年,又筹备了1500平的惠州城区旗舰店。


图片

(阿君养车博罗县城店)


据介绍,市区旗舰店的投资在150万左右,有15个工位,目标是成为“珠三角底盘专修的标杆门店”。


图片

(惠州旗舰店的门店外形)


为了在市区市场站稳脚跟,新旗舰店将引入高阶设备,“用20万的亨特定位仪与同行2万的设备竞争,这就是我们的壁垒。”


在新店的布局上,刘营君早有自己的规划。


“1500平的大店会分成几个区域,分别做保养、底盘、烧机油等项目,每个区域有专门的师傅负责,相当于在大店里开了几个小店。”他认为这样既能保证专业性,又能提高效率,“客户来了能快速找到对应的项目区域,不用到处跑。”


刘营君的门店扩张逻辑清晰且坚决:“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市区,每个区域都要做到老大。在汽修行业,只有做老大才能活下去,因为老二永远吃不饱。”


对于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冲击,刘营君并不担心:“我觉得十年内燃油车都淘汰不了,而且不管市场怎么变,只要我们能做到当地的头部,就永远有饭吃。”


二、“最好的人设是做自己,一条好的人设视频能吃半年”


从80平的乡镇小店,到如今成为惠州当地小有名气的区域连锁,支撑阿君养车逆势扩张的,除了技术与服务之外,更离不开刘营君从乡镇时期就开始打磨的短视频策略。


在短视频运营方面,刘营君始终坚持“人设大于内容”的理念,认为只有让车主记住并信任自己,才能带来持续的生意。


为此,他运营了多个账号,形成矩阵效应:4万粉丝的大号主打底盘维修,1万粉丝的小号聚焦保养,还有师傅们分别运营的本田专修、德系车烧机油等5个账号。每个账号有不同的定位,吸引不同需求的客户。


图片

(阿君养车抖音账户)


刘营君强调,“最好的人设就是真实的做自己,一条好的人设视频能吃半年,投流成本比硬广低一半还多。”


他表示,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初中没毕业的他,没有什么文化,说话还带着些许乡音,拍视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刻意背台词。


“不要怕自己说话结巴、表达不清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就行。很多同行不好意思拍,觉得自己文化低、不会说话,但其实车主就喜欢这种真实的感觉”,刘营君表示。


为了保证视频内容的量产,刘营君组建了3人的摄影团队,“在县城,一个摄影师月薪5000块就够了,我们一天能拍十几条视频,足够账号更新了。”


据了解,刘营君的爆款视频往往是与车主的真实对话。


比如客户嫌保养价格贵时,他会把耐心解释“为什么这款机油值400块”的全过程录下来;车主质疑底盘维修报价时,他就带着镜头展示拆装细节,告诉车主钱花在了哪里。


“现在的车主被网络教育得很精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套路根本没用,真诚才是必杀技。”刘营君表示。


这种没有脚本、单纯纪实的短视频风格,源于刘营君对下沉市场的深刻理解:“县城的车主不看你多专业,就看你实在不实在。我们拍视频的时候,就算客户跟我们吵架,只要最后问题解决了,我们也会发出来,真实得很。”


在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的当下,刘营君的投流策略堪称“精打细算”:根据不同项目的毛利决定投流方向。


“保养的毛利大概30%,投流性价比很低;底盘维修的毛利能达到65%-70%,所以我们重点投流底盘的视频。”


比如博罗店开业前,他们投了80公里范围的定向流量,每月吸引150台外地车到店,开业时就出现了排队场景。


目前,阿君养车门店的投产比(ROAS)能达到 1:8,投流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


三、“反常识”的经营哲学,保养为基、复购为王


当整个行业都在追逐底盘、烧机油等网红项目时,刘营君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保养作为立店之本。


“2023年我们壳牌机油的销量在全国一万家店中排第一,现在龙门和博罗两个店每月能做600台保养。”


在门店项目组合上,刘营君选择保养加底盘的模式:保养保证客流,底盘保证利润,两者结合,门店才能活得更长久。


“县城就那么多车,如果做专项,可能做两年就差不多枯竭了,而保养是高频刚需,只要把保养做好了,就能保证门店有稳定的客流。”


为了提升客户的复购率,刘营君设计了一套“超预期服务体系”:


首先,客户到店必送25元的烧鹅饭,一年下来餐饮支出就有20万。“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车主觉得很贴心,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其次,针对保养或维修的客户,会拉一个6对1的服务群,群里有老板、店长、师傅、前台等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最后,售后环节会在3天内做满意度回访,6个月后邀约客户复购,提醒保养周期。


此外,刘营君把投诉率严格控制在3‰以内,一旦出现问题,直接退钱不扯皮。


“我们没时间跟客户扯皮,退钱虽然会损失一点,但对县城里的区域连锁来说,能保住口碑,这比什么都重要。”


正是这套体系,使得门店整体复购率超过50%。上个月两个店1100台到店车辆中,复购客户就有500多台,每月平均复购客户达六七百台。


图片

(阿君养车每日给进店等待的车主提供烧鹅饭)


老客户的高频复购,本质上是私域运营结出的果实。


在阿君养车的门店,目前已有3万个车主微信、2万多个车主服务群,超过一半的老客户每月会主动咨询保养或维修,每天都有车主自发推荐亲友到店。


这种由私域复购构建的稳定客流,让门店彻底摆脱了对公域流量的依赖。


“就算哪天真没了抖音,我们靠私域也能活得挺好。再加上老带新的自然流量,完全够门店正常运转”,刘营君自豪地表示。


而支撑这一高复购率的核心,正是刘营君所坚持的“去销售化”模式——不办卡、不搞套餐、不强行推销,让客户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做出消费选择。


在阿君养车的门店里,没有传统汽修店的“服务顾问”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技师讲解。师傅在检查车辆时,会用手机拍下所有问题点,小到轮胎纹路、大到变速箱漏油,一一发到客户群,并附上专业解释。


“我对师傅的要求就是只讲事实,不做诱导,师傅只需要把不修的风险讲清楚,决定权完全在客户。所有报价都明码标价,配件品牌、工时费、材料费一目了然,客户可以随时拍照比价。”


去销售化的模式,源于刘营君对县城市场的精准判断:“一线城市可以见一个宰一个,因为人流量大,不愁没客户,但县城不行,都是熟人社会,圈子很小,一旦口碑坏了,就很难再立足了。”


所以在阿君养车的门店里,听不到推销话术,只看到师傅们拿着扳手专注施工的身影,和前台递过来的一杯温水、一份烧鹅饭。


这种没有套路的经营方式,反而让客户更加信任阿君养车,即便是保养客单价在700-800元,高出同行20%,但依旧客流不断。


“我们用的油是真的,检查得仔细,而且不推销乱七八糟的项目,车主觉得值,自然就会再来。”


四、“员工稳定,服务质量就有保证,客户才更愿意来”


目前阿君养车共有17名员工,支撑起了两家店月均100万的产值,还保持着“三年零离职”的纪录,就得益于高薪酬体系。


在薪资方面,刘营君给员工的待遇要高出同行20%-30%,中工年薪8-10万,师傅10-15万,在房价5000元/平的县城,这样的薪资水平足以让员工“干三年就能全款买房”。


也正是这套薪酬体系打造出来的高效管理团队,刘营君已经三年没摸过扳手了,但他能放心地在外学习、考察。


“店长、师傅、前台各司其职,每天的成交数据、未成交原因都会发在群里。如果发现哪个地方做得不好,我会记录下来,晚上要么开个会集体讨论,要么单独跟店长沟通,让他去执行整改。”


刘营君的管理哲学简单粗暴,但却很有效:“老板少赚点没关系,让员工先赚到钱,对员工好点,员工稳定,服务质量就有保证,客户也就更愿意来。”


据悉,今年刘营君还报名了汽车服务世界EMBA,核心就是想学习“老板如何分好钱”。


刘营君在下沉市场的成功,揭示了当前行业加速洗牌过程中的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短视频流量正在改写行业的竞争格局;二是复购比拉新重要,做好老客户私域管理,比一味追逐新客更“靠谱”;三是门店开始在规模与专业之间寻找平衡。


这些变化的背后,正是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运营的转型,而阿君养车在下沉市场掘金的故事,不失为一份转型成功的“非标准答案”。


预计到今年8月,阿君养车在惠州市区的1500平旗舰店也将开业了。在刘营君的蓝图里,最终是要在惠州3县3区各开一家店,一共6家门店,打造成区域连锁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


在采访的最后,刘营君给同行的建议很实在:“别学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把保养做好、把客户留住、对员工好点,比啥都强。”


这位自嘲“没有文化”的老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在汽车后市场,真诚比套路更值钱,复购比流量更可靠,员工比模式更重要,或许能给迷茫中的同行带来一点启示。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