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进店占比接近10%:保养业务下降30%、三电维修有风险…40万汽服店还能突破哪些业务?

Gary
2025-08-04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图片

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上半年汽服门店的生意已经尘埃落定,在大环境还未好转的背景下,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


根据行业调研数据,上半年传统燃油车的产值和台次同比下滑7%,这在意料之中;同时,不少门店反映,保养业务普遍下滑20%-30%。


然而,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电动等新能源车型,产值和台次仍然保持增长,其中,纯电动增长幅度在20%左右,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电动增幅超过40%。


与此同时,今年二季度,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占比接近10%,同比去年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渗透率持续加深。


当然,汽服门店入局新能源三电维修业务为时尚早,存在技术能力、投入资金、潜在风险等主要问题。


然而,对于门店而言,切入新能源业务,还有一种业务类型不容忽视,那就是双入口项目。


所谓的双入口项目,就是同时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并且具有入口属性的项目:一方面不受车型限制,另一方面起到引流作用。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现阶段的双入口项目主要是四种类型,分别是洗美、轮胎、油漆和保险。


事实上,在上述逻辑下,不少门店已经着手调整门店项目结构。


比如单店重新经营洗车、补胎等吃力不讨好的业务,综修厂新增原来不做的洗美业务;在连锁中,途虎、天猫也相继升级洗美业务,兔师傅则是增加轮胎业务;甚至是4S集团,也在密集开设洗美中心、钣喷中心等。


随着参与群体的变化,双入口项目的价值属性和经营逻辑也随之改变,并且,不同群体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这一阶段,如何更好地抓住双入口项目,或许是汽服门店顺利渡过行业转型期的关键所在。


一、洗美的价值变化和竞争关键


☑ 洗美的价值变化


洗美的价值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9.9元低价洗车引流阶段,二是保养取代洗车流量入口阶段,三是洗车价格分层和重新定位阶段。


目前,洗美正在经历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期,行业大背景是燃油车台次同比下滑、保养价格被击穿。


同时,洗美是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业务,不受车型品牌、动力类型的影响;在新能源化、车主年轻化等因素影响下,还激发了个性化服务需求。


因此,大量综修厂、全国连锁、区域连锁、4S集团等都在重新重视洗美业务。


不过,由于低价洗车已经被加油站、自动洗车机等场景占领,因此,门店再想利用低价策略将洗美打造成流量入口项目,显然已经没有意义。


所以,在价格分层的背景下,洗美的价值需要被重新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定价高于自动洗车的价格带;二是定位从普洗上升到精洗;三是匹配精洗的定位,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体验;四是综合测算材料、人工、时间等成本,洗美项目要有盈利空间。


整个行业对于洗美业务的定位转变,体现了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精洗仍然是最好的流量入口项目之一,只是低价不再是价格战的唯一手段,还需要在一定的盈利空间下,提供具有服务体验的高性价比产品和项目,最终实现精准引流。


☑ 主要的参与群体


目前几乎所有门店类型都在重点布局洗美业务,包括4S集团、全国连锁、区域连锁和个体单店,不同的门店类型拥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4S集团维度,中升、永达等头部布局了洗美中心,优势在于拥有新车流量入口,可以通过会员、套餐等方式,首先抓住一批车主资源,同时在新车阶段向贴膜业务转化的概率较高;劣势在于售后始终不是4S集团的核心业务,无法逆转新车销售的下滑势头,因此战略高度不足,整体运营效率低下。


全国连锁维度,途虎升级洗美业务,天猫推出贴膜轻改中心,还有少数以加盟模式的全国洗美连锁,优势在于拥有品类规模效应,在部分产品上建立价格优势,流量矩阵完善,线上流量能力较强,同时利用数字化、大会员等手段,形成项目转化链路;劣势在于洗美依赖人工操作,以系统推动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其动力不如保养业务,可能造成服务体验不足,影响项目转化,甚至是品牌口碑。


区域连锁维度,哈贝卡是区域代表之一,明确表示将提高洗美业务的权重,优势在于更好地管控洗美服务流程和体验,同时区域门店密度较高,业务相对丰富,可以强化客户私域运营,形成社区服务圈层;劣势在于部分品类缺乏产品优势,线上流量矩阵能力不突出,门店数量有限,部分地理位置较差的门店,业务波动性较高。


个体单店维度,从综修厂到夫妻店,从前放弃洗美业务的大量单店,近两年都在考虑重新经营这一业务,优势在于门店资产较轻,加项减项的决策成本低、执行效率高,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快速调整;劣势在于缺乏人员培训、服务流程、供应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要想重新经营好洗美业务,难度较高。


☑ 洗美的竞争关键


洗美业务的竞争关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成本测算,洗车是客单低、频次高的业务,如果成本测算不清,很容易陷入洗一单亏一单的境地,因此,在定位定价之前,需要测算好人员、场地、设备、产品等成本,得到相对准确的业务净利率,保证项目盈利;洗车亏钱引流的方式,在这个阶段已经行不通。


二是人员维度,洗美业务,特别是洗车业务,非常考验人员管理,如果洗车工的操作不到位,洗车很容易导致客诉,最终适得其反,哈贝卡张亚峰就表示“洗车需要工匠精神”,因此,门店需要保证洗车工的岗位认同感和实际收入。


三是服务体验,如果将精洗当作新的流量入口项目,需要让客户感知到精洗的价值,不少从业者认为,精洗的服务体验呈现,不在于极致的干净,而是在客户看得见的环节,向客户展示标准化服务流程。


总的来说,洗美是一个客户感知度很强的业务,对于员工的依赖度较高,门店的竞争关键,除了早期做好业务定位,后期需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二、轮胎的价值变化和竞争关键


☑ 轮胎的价值变化


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轮胎业务的产值和销量,同比下滑3%,下滑幅度低于机油、机滤等品类,是近几年相对稳定的业务。


轮胎的价值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2011年之前,前电商时代,以轮胎销售和更换为主,其关键在于上游渠道资源,以及自身的库存能力,主要赚取产品差价。


二是2011年到2024年,电商时代,以途虎为代表的平台击穿轮胎价格,赢下轮胎定价权,导致很多原本的轮胎店放弃轮胎业务,这个阶段竞争关键在于规模效应。


三是2024年之后,流量入口时代,轮胎业务的竞争从价格层面进入服务层面,并且考验门店从轮胎业务向底盘业务的转化能力。


一方面,轮胎同样是不限于车型品牌、动力类型的业务,而新能源车的特性,更是有利于提高轮胎的更换频次和客单价。


另一方面,在时间性和关联度上,轮胎和底盘的协同性非常高,因此,轮胎业务的最大价值,应该是作为流量入口向底盘业务进行转化。


与此同时,底盘业务具有投入高、技术强、起量慢等特点,从轮胎到底盘,也是如今门店为数不多可以建立壁垒的业务之一。


不少从业者认为,轮胎已经成为门店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


☑ 主要的参与群体


目前,几乎有所群体都在重视轮胎业务,包括途虎、天猫、小拇指等全国连锁,兔师傅、哈贝卡等区域连锁,以及个体单店,相比之下,4S店的优势并不突出。


我们从连锁和单店两个维度,分析各自的优劣势。


连锁维度,其业务重心应该是轮胎为主、底盘为辅,因为底盘是非标业务,连锁很难实现业务标准化,进而实现底盘业务的大规模复制和扩张;因此连锁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轮胎业务上,做好产品矩阵、推出自有品牌,利用规模效应实现轮胎业务的盈利,底盘可以作为兼顾性业务,在个别门店有能力和精力的情况下去突破。


单店维度,其业务重心应该是轮胎为辅、底盘为主,轮胎定价权掌握在电商、连锁手中,同时兔师傅等连锁已经开卷轮胎服务,个体单店在价格和服务上都很难拥有优势;因此单店应该将重心放在轮胎拆卸之后的检测上,向底盘业务进行转化;另外,底盘业务非标的特性,反而有利于单店,助力单店在底盘业务上做出特色,比如行业比较火的四轮定位项目,可以结合新媒体放大个人IP,最终成为行业超级个体。


☑ 轮胎的竞争关键


如果将轮胎和底盘业务视作整体来运营,其竞争关键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能力。


门店从轮胎到底盘的业务链路,检测-转化的流程非常考验员工的沟通能力;另外,轮胎到底盘的转化并非即时性,很多时候需要一段时间的客户跟踪。


目前行业中轮胎底盘做得好的门店,要么深耕时间长,积累了基盘客户,要么在新媒体平台形成个人IP,撬动公域流量。


所以,营销方案、员工意愿、IP打造等,都是门店竞争的关键。


二是硬件设备。


行业对于设备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有人认为设备是智商税,有人认为设备可以撬动高端客户。


无论如何,门店做轮胎底盘业务,至少需要一些基础设备,比如举升机、扒胎机、平衡机、定位仪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科吉等品牌设备,占领高端客户心智,形成一种营销策略。


三是技术能力。


轮胎底盘业务介于刚需和非刚需之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不同车型问题不一,除了要用设备进行诊断,对员工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然,高要求也意味着高壁垒,这也是汽车服务世界所提出的,行业已经进入专业红利时代,轮胎底盘业务则是门店凸显专业价值的标签之一。


三、油漆的价值变化和竞争关键


☑ 油漆的价值变化


油漆业务区别于B2B属性的事故车业务,很早就分化出了B2C细分赛道,包括全面喷漆、局部喷漆、点喷等业务类型。


过去二十年左右,油漆业务的价值属性经历了几个阶段。


2014年之前,油漆业务是一个既有刚需属性、又有利润空间的流量入口项目,行业中涌现了以小拇指为代表的油漆连锁企业。


2014年到2017年,酒驾入刑、环保风暴等因素涌现,导致B2C属性的油漆业务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油漆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有所下降。


2020年之后,油漆业务的流量入口价值再次发生逆转,主要受到几方面影响:一是车险综改后,保险公司减损力度加大,很多车主不走保险渠道;二是材料、工艺、调色等软硬件技术的提升,降低人员依赖度;三是新能源车的特性,导致车辆容易小剐小蹭,同时新能源保费高、车主担心拒保等问题,将车主推向B2C渠道。


各种因素影响下,近几年,点喷逐渐成为油漆业务细分出来的新赛道,一方面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另一方面符合车主消费理性下的省钱逻辑。


不少从业者认为,点喷已经成为门店不容忽视的入口项目之一。


☑ 主要的参与群体


不考虑4S店B2B业务逻辑下的钣喷中心,目前油漆业务的主要参与群体,以垂直连锁和个体单店为主。


垂直连锁的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统一工艺的标准化服务、集中采购有一定规模效应,以及能够快速适配新能源车钣喷技术;主要劣势在于重资产投入、管理复杂度高等。


个体单店提供漆面精修,可以社区布局、服务便捷,不少单店也引入了数码快干漆、无尘干磨系统等新技术;但是业务有一定局限性,仅能处理小面积剐蹭,容易陷入价格战当中。


☑ 油漆的竞争关键


油漆业务一直存在几大痛点,包括技术合规、效率成本、人员管理等,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过渡时期,以点喷业务为新增量的背景下,油漆业务的竞争关键主要在于三点。


一是获客能力,不同于B2B油漆业务的推送性质,B2C油漆业务的关键在于获客能力,包括新媒体运营和线上流量;同时,新能源车掌握在上游车企和授权体系当中,要想赢得新能源车主群体的油漆业务,门店需要研究这批车主的消费特性。


二是服务效率,无论是全面喷漆还是点喷,门店的盈利能力以及客户服务体验,主要呈现在服务效率上,因此可以通过智能调色系统、新材料新工艺、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工位周转率。


三是修复效果,不同于保养、维修等业务,油漆属于客户感知度很强的业务,一方面体现在服务效率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最终的修复效果上,这就要求门店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同时对员工培训和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四、保险的价值变化和竞争关键


☑ 保险的价值变化


在流量入口项目中,保险相对特殊,目前仍然拥有极强的B2B属性,同时与新车销售强绑定,因此,车企-4S体系和保险公司始终占据强势地位。


不过,保险的入口价值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动力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政策,2020年车险综改之后,保险公司重心放在减损上,同时打击返现返佣等现象,导致修理厂的保费购买成本增长,事故车维修利润下滑。


二是新能源,新能源渗透率不断增长,出险率和赔付率都高于燃油车,主要带来两个影响,一方面4S集团的保费贡献率下降,保险话语权有所回落,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自营车险,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和利润承压。


总的来说,对于修理厂而言,近几年保险的入口价值持续下降;对于4S集团而言,保险话语权也在减弱;而保险公司减损的趋势,目前还没有放缓的迹象。


☑ 主要的参与群体


目前保险事故车业务呈现出极度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


在独立售后市场,除了少部分修理厂与保险公司形成了紧密合作,对于大部分门店来说,保险事故车业务已经形同鸡肋,不少门店甚至主动剥离保险事故车业务,不再维护保险公司关系。


对于4S集团来说,在保费换资源的潜规则下,由于拥有新车入口,保险事故车应该是4S店为数不多的强势业务。所以,近两年,中升、永达等经销商集团,都在积极布局事故车维修钣喷等相关业务。


当然,汽车服务世界了解到,行业还存在部分保险创新模式,比如在区域打造保修配模型、打通保险公司资源在低线城市开展保险事故车业务等,也让部分区域的部分企业看到新的机会。


☑ 保险的竞争关键


在保费换资源的背景下,保险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还未出现本质性变化,目前还是一个资源型业务。


因此,保险业务的竞争关键,还是在于新车销售能力、保险公司资源的打通,以及延保等创新模式的推出。


当然,新能源时代,保险业务已经出现了新气象,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保险直营已经相对成熟,比亚迪在国内的保险业务也开展了超过一年时间。


总的来说,保险作为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入口项目,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写在最后:


所谓的双入口项目,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能否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客,而是在拥有盈利空间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也因此,双入口项目的关键,在于能否把项目本身,打造成高体验、高口碑和高信任的项目。


这也再次说明,门店的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双入口项目只是门店保证业务延续性的战略选择。


最终的成败,仍然取决于门店的运营管理、服务体验和整体效率,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专业红利时代。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