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确规定必缴社保,9月1日施行:某修理厂因社保问题赔偿23万,40万汽服店如何规避用工风险?

黄灿
2025-08-06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图片

作者 | 黄灿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8月1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简称《解释二》,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中有两条对汽服行业影响最大:


1、任何“不缴社保”约定均无效。


即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劳动者单方承诺放弃社保(如换取现金补贴),此类约定均属无效。劳动者仍可主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费的法律责任。


2、劳动者解约时可获经济补偿。


1)若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缴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法院支持其索要经济补偿;


2)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3)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后面几条看了一下,对于汽服门店来说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搞工程承包之类的公司,但单独前两条,就够汽修厂吃一壶的了。


劳动法被誉为最繁琐的法律,如果单看劳动法,就这么薄薄的十几页,实际情况是很多法律交叉了劳动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最低工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算地方解释就有几百页,琐碎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的修改,明显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以前汽服行业里有个潜规则:师傅们嫌社保扣钱麻烦,老板们也想省点成本,干脆签个协议——每月多给几百块现金,社保就不交了。


有些老板还特意让员工写个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就算员工以后起诉,大概率也是要协商的,因为凭社保免责协议,折合成现金的社保可以通过打官司拿回来。


但《解释二》第一条直接说了:所有不缴社保的约定,不管是双方协商的还是员工单方承诺的,全部无效。


这意味着什么?


哪怕员工昨天刚签字说不要社保,今天就能翻脸告你,法院照样支持他要你补缴社保,还得赔滞纳金。


我认识的一个汽修厂老板前阵子就栽在这上面。他的修理厂有5个师傅,都是口头约定:“工资多加800,不交社保。”结果其中一个师傅离职后,直接把他告到劳动仲裁,最后不仅要补缴3年社保,还额外罚了2万多。当时他还委屈:“是他自己要现金的啊!”现在新规出来,连这种辩解的余地都没了。


更要命的是第二条:如果员工因为你没缴社保而辞职,他能拿着劳动合同找你要经济补偿。这个补偿的计算:干满1年给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给半个月,满6个月算1年。


咱们来算笔账:一个干了3年的师傅,月薪8000,要是因为没缴社保辞职,你得一次性给他24000元补偿。要是有3个这样的员工同时辞职,光补偿就得掏出小10万——这对很多月利润才几万的修理厂来说,可能就是大半年白干。


以前这种事也有,但法院判得比较松,很多老板能赖就赖。现在《解释二》把这条写死了,只要员工能证明“没缴社保”和“辞职”有直接关系,法院就必须支持补偿。这等于给员工手里塞了把“尚方宝剑”,哪天他想走了,随便就能捅你一刀。


01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汽修厂?


可能有老板会说:各行各业都有不交社保的,为啥偏偏盯着我们汽修厂?


这就得说说咱们行业的老毛病了。


一、用工不规范是常态


汽修行业的用工模式,说好听点叫灵活,说难听点就是混乱。我接触过全国上千家修理厂,发现至少 70% 存在这些问题:


不签劳动合同,全凭口头约定;


工资发现金或者微信整笔转账,没有工资条;


社保要么不交,要么只给老板自己交;


师傅们流动性大,觉得没必要搞这些麻烦事。


这种模式在以前可能没事,但新规出来后,每一个不规范的环节都是定时炸弹。


二、汽服行业成了“重灾区”


最高法为啥要专门收紧这两条?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去年全国劳动仲裁案件里,汽服行业的案件量同比上涨47%,其中 80% 都涉及社保和经济补偿。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维权碰瓷人——专门找不规范的修理厂上班,干满半年就辞职要补偿,一年能赚十几万。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员工。现在90后、00后师傅们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刷短视频就能学到维权知识。前阵子有个95后师傅跟我说:老板不给我交社保,我手机里存着工资转账记录,随时能告他——这就是现在的形势。


02 不注意以下三点,你可能一年白干


有些汽修厂老板觉得:我规模小,就三四个人,没人会较真。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新规对小修理厂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得更直接。


一、用工成本肯定涨,躲都躲不掉


按现在的社保缴费标准,一个月薪6000的师傅,单位每月要缴的社保费大概是1800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如果以前没交,现在就得从利润里硬抠出这笔钱。


我们来算笔账:一个10人的修理厂,平均月薪6000,以前不交社保每月能省18000元,一年就是21.6万。


现在必须交的话,等于利润直接少了20多万。这对很多净利润只有10%-15%的修理厂来说,可能就是从盈利变亏损的区别。


有些老板想耍小聪明:那我把工资降下来,社保钱包含在里面行不行?比如以前月薪 6000,现在改成月薪4200 +社保 1800,但员工肯定不傻——到手的钱少了,他一定会跟你极限拉扯,以不交社保为由,让你把工资涨起来。


二、老员工可能成“定时炸弹”


最危险的是那些已经干了好几年,一直没交社保的老员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社保补缴可以追溯2年,但经济补偿是按实际工龄算的。


比如一个师傅在你这干了5年,月薪8000,要是他现在以没交社保为由辞职,你得给他5个月工资的补偿,也就是40000元。如果他还要求补缴社保,光这5年的养老和医疗补缴,就得掏十几万。这加起来,可能比你这一年赚的还多。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就遇到过这种事:他的修理厂开了8年,有个从开业就跟着他的大师傅,突然拿着工资记录和考勤表辞职,要求补缴8年社保并赔偿8个月工资。最后法院判下来,总共要赔23万,相当于他大半年的收入全没了。


三、低端门店可能被淘汰,行业要洗牌


当然,新规出来后,汽服行业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分化:


提前做好未雨绸缪规范的修理厂——虽然成本涨了,但能留住人,师傅们更稳定,反而能提升服务质量。


不规范的小夫妻店:要么因为纠纷被罚款倒闭,要么只能退回到一夫一妻店模式——老板自己修,顶多雇个亲戚,不敢再招人,竞争力越来越弱。


就像去年我在湖北某三线城市看到的情况:有两家相邻的修理厂,A店正规签合同交社保,B店啥都没有。结果B店的师傅被A店挖走了,还顺便带走了一批客户。现在B店老板只能自己带徒弟干,接不了大活,眼看就要关门。


03 这些错误做法,现在千万别再用了


知道了新规的厉害,就得赶紧改改以前的坏习惯。这几种做法现在就是自杀,千万不能再用。


一、千万别再让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


不管是打印的还是手写的,这种协议现在就是废纸。员工随时能拿着它作为你明知故犯的证据,法院会判你更重。


有些老板还把协议藏得特别好,觉得他没证据——但员工只要能证明和你有劳动关系(工资记录、考勤表、工作证都行),就足够告你了。


二、别再用现金发工资掩盖问题


有些老板发工资只给现金,还不让员工签字,以为这样就没证据。但现在员工维权的办法很多:微信聊天记录(老板,这个月工资啥时候发?)、干活的视频照片、客户的证言,甚至和你吵架的录音,都能作为劳动关系的证据。


我见过一个案例:员工把每天开的施工单偷偷拍照存起来,每张单子上都有他的签名和日期,最后劳动仲裁就凭这些照片认定了劳动关系。所以现金发工资根本没用,反而显得你心里有鬼。而这些方法,短视频上到处都是,老板可千万别掩耳盗铃。


三、别以为临时工就不用管


很多修理厂招临时工或学徒,觉得干几个月就走,不用交社保。但法律上根本没有临时工的说法,只要他每天在你那干活,受你管理,拿你工资,就是你的员工,就得交社保,哪怕只干了1个月,他也能告你没交社保。


特别是学徒,学徒的身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毕业后1年之内是学徒期,过了就不是了,有些老板觉得我教他技术,工资低一点也行。这也是错的,只要学徒离校满1年,并且参与了店里的实际工作(比如帮忙递工具、洗车),就得给当地最低工资+社保。不然他告你,你照样得补。


04 聪明的老板已经在做这四件事,你也赶紧学


新规不是洪水猛兽,提前做好准备,完全能把影响降到最低。这几招现在就得动手。


一、立刻盘点员工社保情况,该补的赶紧补


把厂里所有员工的名单列出来,逐个核对:有没有签劳动合同?社保交了没?交足了没?


没签合同的,3天内必须补签,明确工资构成(基本工资+绩效+补贴),千万别写包含社保补贴。


没交社保的,要么从现在开始交,要么和员工协商补缴(最好签个书面协议,注明补缴时间段和金额)。别等员工开口,主动提出来,反而能争取主动权。


二、调整工资结构,把社保款摆到明面上


与其偷偷摸摸给现金补贴,不如直接在工资单上体现社保。比如以前月薪 6000(含1000 社保补贴),现在改成:基本工资3500+绩效1500+社保补贴1000,然后明确告诉员工这1000元是公司给你交社保的钱,现在统一由公司代缴,你个人要承担的部分从工资里扣。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员工知道公司确实为社保花了钱,减少抵触情绪;二是万一以后有纠纷,工资单能证明你尽到了告知义务。


三、给关键岗位买商业保险,双重保障


除了社保,建议给师傅们买份雇主责任险。这玩意儿不贵,一年几百块钱,万一员工在厂里受伤(比如抬变速箱时砸到脚),社保报不了的部分,商业保险能顶上。


别心疼这几百块——有个修理厂的师傅摔断了腿,光医疗费就花了8万,社保报了5万,剩下的3万全是老板自己掏的。要是买了雇主责任险,这3万就能由保险公司承担。


四、多花点心思在人的选育上


现在招人不容易,新规出来后,员工更看重稳定和保障。与其花心思钻法律空子,不如想想怎么让师傅们不想走:


社保按时交,让他们有安全感;


工资公开透明,该发的奖金别拖着;


平时多关心,生活好一点,夏天发点降温费,冬天煮点姜汤,成本不高但能暖人心。


就像我合作的一个汽服门店老板,提前2年就针对薪酬进行了改革,每月15号准时发工资,社保从没断过,师傅们跟着他干了五六年,从来没人提过辞职。他表示虽然多花了点社保钱,但师傅们稳定,客户也稳定,反而赚得更多。


更要抓紧趁这个机会进行人员的更新升级,我武汉有一个合作门店,4500元+社保聘请到一位本科毕业的财务,一个礼拜时间摸熟了所有的工作流程和技能,为门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学习能力超强且能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后的汽服门店老板,要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伯乐,而不是千里马。


05 最后的提醒:别等出事了才想起规则


劳动法这东西,就像汽车的刹车系统——平时觉得麻烦,关键时刻能救命。新规9月1日生效,现在还有一个月时间,足够你把修理厂的用工问题理清楚。


记住这三句话:


社保必须交,别抱任何侥幸心理;


合同必须签,这是对双方的保护;


薪酬要规范,固定工资赶紧改。


开汽修厂靠的是手艺和信誉吃饭。把用工规范了,师傅们干得踏实,客户来得放心,生意才能长久。


要是还想着钻空子、省小钱,最后可能栽个大跟头,得不偿失,并且,危机危机,危险中也是机会,不然,优秀的门店永远处于低维竞争,永无出头之日,这也绝非正常之事。


我是黄灿,祝诸位汽服从业者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