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社保”倒计时:一道生死线,正加速淘汰70%没社保的汽服店,生死转型只剩最后窗口期?

黄灿
2025-08-25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640.jpg

作者 | 黄灿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陈凯:15827582449



什么是内卷?


用比较官方的解释是:群体中个体付出的努力不断增加,但整体收益并未提高,甚至出现下降,导致所有人都陷入“越努力越疲惫,却难有实质进步”的困境。


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没有看到预期的收益增长。


放眼全国经济来说,7月的CPI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4%;全国工业生产出厂指数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了0.2%,说明反内卷措施起到了一定成效,但不是很大。


内卷分为随机性内卷和结构性内卷。


随机性内卷,是行业内部一些别有用心者发起的无意义,一哄而上的内卷,比如说机油商拼命忽悠做低价活动,比如说搞短视频培训的拼命制造行业焦虑,本质是奔着收割从业者去的,因此来得快去的也快,威力有限。


而结构性内卷是长期的,本质上是市场总量的萎缩导致无底线的竞争,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通常结果是劣币搞死良币,消费者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无底线的商家赚了钱,而良心商家却被淘汰出局。显然这也非正常现象。


于是,我们看到了9月1日出台企业必须要给员工买社保的消息,说穿了本质上也是反内卷的一种形式。


凭什么让合法合规的、给全员买社保的企业亏损?而那些极限压榨人力资源的企业可以打价格战?好人就能让人拿枪指着吗?


毫不客气地说,汽服这个行业70%的门店基本就没有社保的说法,否则,哪有那么多的价格战乱象层出不穷的出现呢?


在某些汽服从业者的眼里,目前汽车服务市场的内卷已经到了决生死的时刻,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仿佛天都快塌下来了。


但如果我告诉你,目前的汽服根本就不卷,或者说你所谓的卷的程度还处于最底层,你会信吗?


汽服的卷,一共有6层,每一层都是一次蜕皮重生的闯关游戏,需要从业者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而你,又在哪一层呢?


一、第一层:卷价格


结构性内卷最初是从卷价格开始的,毕竟当市场开始僧多粥少时,最容易发起内卷手段就是打价格战,不是因为打价格战有效,而是打价格战门槛太低。


在这一点上,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反而容易占得先机,因为他们通常不会思考很深,头脑简单,凡事先干了再讲,至于有没有效,未来会怎么样,这不在考虑范围内。


他考虑的只有一件事:能干就干,干不了了就去开个餐馆,开餐馆这条退路仿佛是所有本职经营不善的老板的最终退路,只是他不做,一做就一定能赚钱,那些在行业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餐饮业老手都不是他的对手--一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都做不清白的行业新雏。


正是把这行想得足够简单,也把跨行想得足够轻松,才会做一些干啥都要抢吃热乎的决策。


打价格战也是如此,至于未来的成本能否覆盖得住,那根本不是他考虑范围之内的事情,反正他的退路还有供应商的货款,怕个啥,大不了拉门跑路开餐馆。


相反,用脑思考的汽修厂老板不会轻易地开打价格战,他会考虑后面的成本是否能够消化,接待能力是否跟得上等后续一系列问题。


撑过了卷价格战但思考的又不是特别透彻的门店开始卷下一层--门槛。


二、第二层:卷门槛


一直以来,汽修的门槛都不高,投200万开的修理厂和投20万开的修理厂,维修保养的收费都是差不多的,收费贵30%,可能车主都跑去投20万的修理厂去了,搞不好投200万的汽修厂的机修师傅的维修技术还没有20万的汽修厂师傅技术好。


修车是如此,都是修车,会修和修好隔着千山万水;洗车也是如此,会洗车和洗得好同样隔十万八千里。


在“好”字上下功夫,死磕人无我有,这便是门槛,于是,行业内总有人死磕维修技术,通过大力气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这一层卷起来。


总有人愿意在基本功上默默努力,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但美中不足的是正道太累见效太慢。


于是有的老板脑瓜子便活动起来,技术卷不过,卷工具投入也是门槛么,于是乎,市场上一时间高端设备卖得脱销,诚然,设备好能更好地判断故障,但设备好又怎么能成为涨价的理由呢?


想起今年4月份去北方靠海边的一座城市,在城市的远郊--一条灰尘漫天的道路旁,一家破破烂烂的汽修店门招下,两位浑身油污的机修师傅悠闲地边刷手机边晒太阳。


乍一看上去与所有管理不善的路边店没有什么区别,但拉开门帘走进去,却发现清一色的高端进口设备,至少60万的投入。


然而,虽然设备高端了,但从现场的油抹布丢得到处都是,员工有气无力,门店破破烂烂的情况来看,这家店指望设备提升竞争力的希望估计打水漂了。


当然,如果你跳过了卷设备的坑,接着往上卷,那又不一样--开始卷认知。


三、第三层:卷认知


认知这个词,谁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成功学穿西服的所谓“老师”会把认知当作区别付费的种姓,认知高的是婆罗门,认知低一点的是帝刹利,至于你个死达利特赶紧交钱去,交完学费我加你进婆罗门的群,让你也体验一把“认知”高的好处。


因此,你只要在某些会场西装的“老师”开始频繁提认知这两个词,记得马上跑,再不跑他就要开始PUA你,找你收学费了。


对于我来说,认知更像是一种思考方式,类似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凡事多问为什么?


生意不好,多问客户为什么来?我有什么?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我的特点?有好事找到我,要问为什么天上的馅饼为什么只砸到我头上?


总之一句话,不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多问为什么,你的生意一定卷得过前两层的对手,那么,认知维度低的汽修厂老板是什么样的呢?


这段时间有很多修理厂老板不顾客户体验,满朋友圈发在吗找客户伸手要钱,如果有人好心地提醒他,说这样干有很多客户会把他删除的,认知维度低的老板就满不在乎的一句话:“不要紧,反正删掉我的也不是我的客户。”


乍一听上去确实有点道理,细想一下不对呀:这好比你在向朋友们群发借钱,凡是不借给你的,就不是你的朋友一个意思。反过来说,你又何尝把别人当作朋友呢?


不反省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导致客户对你不满意,而是抱怨客户不识货;不是改善自己的缺点,而是轻飘飘的一句,凡是我的要求别人都不满足的,就都不是我的客户。


那么恭喜你,指望你大浪淘沙剩下后购买套餐的一两百个客户,一定会发大财的,对吧?


四、第四层:卷效率


当你真正了解汽修的本质是以人为主导,就自然会在第四层开始卷,这一层卷的是效率。


唯有效率提升,汽服才具备盈利的基础,效率不高的汽修厂,要么用员工的健康换,要么混个温饱。


在汽服这片红海里,效率早已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生死线。


低层次的价格战打到刺刀见红,当客户需求愈发碎片化,谁能把运营效率往上提升一个小数点,谁就能在成本控制上多一分底气,在服务响应上快人一步。


汽后行业的效率之战,早已从粗放式砍成本升级为精细化抠细节,从单一环节优化转向全栈协同,每一个流程的运转效率,都可能决定不一样的结果。


因为汽服始终以人为中心运转,提升运营效率,就意味着运营成本低,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效率的终极逻辑,是让每一分投入都产生最大价值。


它不是简单地干得更快,而是干得更准--准确定位浪费环节,精准匹配资源,精确满足需求。


当同行还在比拼谁的保养价格更低时,老谋深算的汽服老板已经通过效率升级,在同样的时间、空间、人力成本下,创造更高的服务价值,这才是卷效率的真正护城河。


五、第五层:卷客户体验


你能卷到效率这层,基本上相对80%的同行就有了极大的竞争优势,足够你目前立足行业中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但针对未来粥越来越少的趋势,还要继续放大自己的优势,不能马虎大意,比效率高一层的内卷,就是卷客户体验,客户体验出现在汽服还是最近这两年的事,以前的汽服哪有客户体验的说法?


基本都是把客户当冤大头,能宰一个是一个,有点像资本的作风,资本不是被逼无奈,根本不会在乎客户体验,因为客户体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回报的大敌。


所以,你会发现资本更看重的是市场垄断和资源型的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才不会正眼瞧客户体验,你可以反驳我说不是有很多资本驱动的企业都把服务体验挂在嘴边吗?


图样图森破,你看一家企业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参照第三层卷认知的心得,客户为什么选择你?


答案藏在体验二字里--体验是接车时的一句暖心问候,是维修时的一份透明放心,是交车后的一次主动回访,是那些超出预期的MOT,构成了客户选择的理由。


客户体验的比拼,本质上是人心争夺战,谁能让客户从满意到惊喜再到依赖,谁就能在存量市场中牢牢锁住客户。


六、第六层:卷合规


最后一点,我就不用太多文字介绍了,就比如说目前悬在所有汽服门店头上的劳动法解释二。


但我要说的是:合规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对客户信任的投资,对企业安全的投资,对长期发展的投资。


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合规就成了入场券。


那些把合规当负担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而把合规当武器的企业,正在用合规等于靠谱的认知,收获越来越多注重安全、重视权益的优质员工及客户,这才是“卷合规”的终极赢家逻辑。


而你,我的朋友,一边是天天刷视频刷到头昏脑涨,另一边还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同行太无底线。对不起,这不叫内卷,而是无知。


只有越过了流沙河,穿过狮驼岭,斗过三个脑袋的喷火巨龙后,还能亮剑冲向未知的挑战,这才是内卷。


而不是被家门口那条小溪所吓倒,哭着喊着说内卷到我了,听我说诸位汽服老板们,那不是内卷,那是淘汰。


而你,我的朋友,你正在哪一层上发力呢?


我是黄灿,祝诸位汽服从业者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