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 开思江永兴:共建数字化驱动的智能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生态

汽车服务世界
2023-11-28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新能源论坛主图.jpg


本文为 开思创始人&CEO 江永兴 在2023(第十四届)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新能源新连锁售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实录,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江永兴.jpg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后市场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开思的江永兴。


说到汽车产业,我们的焦点主要在汽车的前端。其实汽车是耐用消费品,以前是工业品,未来更像电子产品。汽车生命周期在12-15年,主机厂服务主要是在3-5年,更长的时间我们说8-10年,可能都是在后市场。


前端市场与后市场是完全不同的生态,前端市场相对是以主机厂为主导,相对封闭的体系。从汽车服务和使用来说,前端零部件产业是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后端零部件产业是相对比较分散的市场。


中国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存量汽车品牌已经超过160家,车型超过10万,我们有3.28亿保有量,新能源还在持续增加。


这么多的汽车,我们都是车主,如果我们生活在地级市,你开的车恰好是十年前的。你出了事故,一个稀缺的零部件怎么做供应,这种零部件服务一定是非常长尾的,但总的体量非常多,这块是非市场的。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的增加,车龄持续增长,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会从前端逐步向后端转移。我们知道欧美后市场存在大量巨头,比如说美国后市场存在6家1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中国一家都没有。这么大的体量意味着我们用数字化,或者新的科技提升整个产业效率,存在巨大的机会。


新能源数字化程度比我们的燃油车更高,新能源车到目前为止保有量大概是1600多万辆,去年之前,开思直接服务过的新能源接近200万台次,尤其我们的网约车,网约车全国保有量大概是400万辆,现在已经80%都是新能源车,网约车行使里程非常长。


2022年,149个新能源品牌共销售524.9万辆。TOP10销售354.5万辆,非TOP10品牌平均销量仅为1.23万辆,整个新能源车单一品牌保有量并不是很大。新能源车带来很多电子件,再到智能化,电子产品更换周期比机械件更快。也就是说,迭代的速度非常快。


汽车零部件从生产出来被主机厂集成,经过层层分销网络到维修厂,最后装在咱们车上,平均来看超过10个节点,包括有些零部件在同一个层级经销商至今也是层层调度的。


整个产业从全流程来看,中间存在的堵点非常多。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数字化基础设施,局部可能大家都很忙,全局效率非常低。这个底层在于这么多汽车品牌,这么多车型,但国内缺少数字化的标准,以及缺少标准和整体生态和基础设施的平台,这导致整个流通的效率非常低。


汽车恰恰又是民用产品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因为每一台车出厂的时候都带着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每一个零部件都是OE码。虽然汽车是我们最复杂的商品,恰恰数字化程度最高,意味着底层可以用数字化定义标准,定义核心基础设施。


整个汽车产业不管是从主机到零部件厂,还是流通服务,比如相关的保险,基于整个数据平台,我们认为这个生态其实可以协同。有了底层数字化,才能在线化,整个产业才能更智能化,不断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


开思经过8年的创业,持续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打造汽车后市场数字化基础设施。


到目前为止,目前在全国服务了27万家维修厂,分布在全国所有地级市。这就类似于把终端网络连接起来,就像省道、国道和高速公路,至少可以服务到几乎所有地级市。


这张网络下面服务不同的车辆,最早从豪华车开始做起,叠加了很多中端车、国产车,目前服务新能源车也比较多。相当于在这张网络上不断叠加内容,但整个逻辑是比较类似的。


我们一直在做的数字化AI调度,包括信息化相关的事情。整个产业要提升效率,数字化底座基础或者入口其实就在维修厂终端。维修厂终端入口其实是维修的车量,开思相对来说比较聚焦在事故和维修车辆,保养场景相对比较少。维修工单和事故工单有一个好处,它可以直接锁定车架号,车架号是唯一的身份识别号码。


目前全国有100万维修技师或者采购员,还有配件行业的销售员、专家,都用我们的APP和系统。一台车如果进店扫了车架号,开思可以识别出这台车出厂时的配置。比如10万公里要做什么项目,我们会把推荐方案识别出来。


有了数字化入口,大家可以看一下几个场景。这是广东的,这里的点就是实际维修厂的图。



因为维修厂使用开思信息化系统,维修厂用了开思APP,就知道这家维修厂在过去几年进场台次多少,修了多少车,查询了什么零部件,所有数据积累起来就是海量的数据,因为每个月有300万台次。到底是什么样的车型,零部件特征是什么,这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认为这里的基础,其实就是维修的车辆,就是终端的数字化。


对于维修厂终端来讲,主机厂打通,上游工厂可以给我们的车主直接做质保证书。比如马牌,也是开思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车主在开思平台上买到马牌的轮胎,马牌可以直接生成数字化质保证书。不管在路上出现任何的问题,2年内马牌做无条件的质保。


整个数字化通路打通以后,我们帮助上游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品牌直达到终端。对于维修厂终端和车主来讲,可以享受到更放心和靠谱的服务。


打通这些以后我们还可以做反向的定制,比如说奔驰S系2013年之前,它的保有量大概有13.7万台。空气减振器经过十年以后大概率要更换,每年需求是7万个。但7万需求非常分散,在不同城市、不同经销商。这时候上游工厂可能没有配套的产能,开思可以把零散的需求聚合起来,把订单给到奔驰配套厂,进行反向“柔性生产”,这就是小规模的定制。


可以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零部件的调度,比如这个在惠州可能没有消耗掉库存,我们可以帮你调到东莞或者深圳消耗掉。零部件厂家原先生产周期大致要3-4个月,现在达到2周。我觉得以中国产能和服务能力,未来绝对1周可以做到,中间流通环节平均库存可以做到2-3周(定制)。当然SKU客观来讲还在持续叠加过程中,不算特别多,目前为止有1.6万个,相对来讲频次较高有6000个,考虑到中国这么多汽车品牌保有量,我们认为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聚合这些需求以后,如果这个零部件我们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有了溯源码可以生成车主质保卡,我们也知道是哪个维修师傅修的,花了多少时间。在车辆维修档案,我们跟国家维协,电子质保书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深圳很多维修厂已经在推行。


对于车主来讲,如果维修厂用了开思的系统,整个过程是透明的,零部件可追溯,工时和师傅都是清楚的,我们会帮助维修厂生成质保单,2年内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一起做质保。


保险也是一样,基于大量数据,我们认为保险定损体系可以更加透明化。基于这样的模型,对于保险公司来讲,我们认为整个维修体系跟保险整个ERP(信息系统)最终能够打通。这样车主用原厂件享受什么样的服务,该花多少钱,用了配套件或者优质新国货分别是多少钱,整个服务有了标准。


数字化本身不是目的,数字化是手段。我们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最终是建立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本质就是为整个汽车后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了信息化,数字化更底层的仓储,我们也会跟行业伙伴一起共建。逻辑还是用平台的逻辑,现在建的一些仓是共享仓,都是由现在合作伙伴一起共建的。目前已经建了100个前置仓,正在芜湖建全国性的大仓。汽车零部件从生产出来,经过层层经销到维修厂,链条非常长。基于数据,基于智能预测模型,我们认为这个网络可以持续优化。


在服务好中国市场基础上,当然也存在出海的机会。目前开思坚持做平台模式,我们聚合了7000+供应商,已经有300亿库存,搜索的时候会根据维修厂的需求,你所在的位置,你的车型,根据以往采购习惯会推荐优质SKU让你选择。仓储和配送网络,我们认为也是持续升级的过程。


开思两个字就是开放反思,我们希望团结更多的伙伴,以开放创新的理念和大家一起共建行业的标准和信用体系,携手推荐数字化质量保证体系,共建数字化驱动的零部件工业互联网生态,最终让我们的车生活更美好!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