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如何从蛛丝马迹、草蛇灰线中论证早知如此、必然如此,都难免“他人亦已歌”之属,同在后市场,多少还是有点“亲戚或余悲”的!
汽车服务门店需要数字化吗?汽车服务门店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汽车后市场又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呢?
今天,老吴从一个老修理工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01
首先,我们要明白,后市场早已数字化了。
老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综修厂上班,配件订货单上一定要求填车架号与原零件号。
那时候维修资料最牛的是美丽国的米切尔光盘。好多维修资料都是用胶片、光盘存储的。
汽车配件天然带有数字化需求,只是不同技术条件下表现方式不一样。
而且作为过去三十年、乃至现在仍然是后市场主力的4S店,更是一开始就高度数字化,老吴当年就曾经参加一汽大众大R3、小R3系统的使用培训,后来好像还有一个叫启明星的系统。时间太长,记不太清了。
更不说在配件供应领域,现在不论是供应链平台企业,还是传统的配件供应商,无一不用数字化系统管理车型匹配与进销存。
就是现在的修理厂,也多在使用数字化查询配件型号、技术资料;还有绝大部分服务门店,完全不用系统,全凭脑袋、本子记的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有系统,只是系统不一样,系统使用的程度不一样。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说,汽车后市场化天然是数字化,而且实践也是数字化。
02
那为什么后市场要不要数字化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呢?4S店、配件供应早就数字化了呀?真正疑问的对象是:江湖上赫赫威名的40万独立售后门店。
40万门店在后市场的市场份额绝对量不算最大,但架不住门店数量众多,从业者众多;而且单个门店势单力薄,是所有玩家想要整合的对象。4S不好整合,也轮不到外人去整合;保险公司更是高高在上,轮不到外人去整合,他们还想整合市场呢;美嘉壳之类的品牌商也是财大气粗,不是被整合的对象。只有市场上数量最多的这40万,是最佳整合的对象。
整合的手段有很多,品牌授权算一个,配件供应算一个,培训辅导算一个,数字化赋能算一个。
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品牌授权也好、配件供应也好、培训辅导也好,都已经走马灯似的实践过无数遍了。得出的结论:赚点钱可以,但要真正凭品牌授权、配件供应、培训辅导长成一方诸侯,难。
而且,前面这几种整合的途径,好像技术上没什么新意,效率也没有那么高。
那么最流行的互联网呢?数字化呢?数字化互联网能不能整合这些门店呢?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40万独立售后门店需不需要数字化?
03
那么,40万门店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核心需求又是什么呢?
先看看生存背景:
1、地球人都知道,40万门店太多了,产能严重过剩;不需要40万,20万就足够了。
2、40万要么水平都差不多,没有办法把多余的20万搞出去;要么门店的门槛太低,搞出去一批又有一批进来了。
3、把车主搞进门店不算难,但转化与留存难上难。
4、行内通常喜欢挂在嘴边的技术、服务、质量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就像空气、水与自由对于人一样,但现在没有谁天天在叫我要空气、我要水、我要自由吧!但决定门店竞争力的不是这三个,或者这个不行的都死掉了。还活着这三个都及格了,但能否活好,不是这三个所决定的。大家千万不要拿领结站说事啊!
根据上述背景,不难得出40万门店的核心需求:
1、提升转化、留存效率,把更多的客户业务留在店内,是为开源。
2、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更有资本参与价格战,是为节流。
所以,问题不在于40万门店要不要数字化,而是40万门店(不对,应该是未来能活好的20万门店)需要真正帮助门店开源节流的数字化。
下面我们顺着开源(提升转化与留存)与节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两个方面推演数字化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04
先说节流方面。
门店日常交易主要有两大内容:
一是门店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从品类上可分油电轮易损件与维修件两大类。门店每天询件、询价、下单、打单、对帐、结算占用了相当的人力;
二是门店与车主之间的交易,从接车、检查、报价、开单、结算、收银各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人力。
该怎么办呢?
看一看我们在京东、拼多多怎么操作的,就可以得到有用的启发。
对油电轮与易损件,门店的供应商也就那么几家吧,能不能不用询价呢?能不能不用对帐呢?我们长期在京东上面买东西,你需要与京东对帐结算吗?不需要吧!
至于价格,说是供应商的核心商业机密,似乎现在透明度日惭提高,主要不是靠高价差,而是靠稳定的供应盈利才对。苹果手机算世界顶级品牌吧,人家在京东、淘宝、拼多多都有卖,而且价格还有差异,也没见搞乱市场,对吧!
同样,在车主端,门店也不应该靠纯粹的一人一价来赚取最大利益,而是依靠高转化与高留存,那我们能不能把价格直接提供给车主呢?
虽然车型有很多,但这个车主的车型是一定的呀?虽然配件有很多品牌,但我们店经营的品牌是有限的呀?
现在餐饮店大都采用客户自己下单了,汽车服务门店实现这一点有什么难度呢?能不能把一些操作节省下来呢?比如说,洗美门店90%的客户都是洗车的,这个洗车能不能车主自己下单呢?再比如,线上支付这么发达,可不可以把收银环节省下了。
再说了,猫虎狗不就是这么干、且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吗?
也许有人会讲,我们不差那点成本,我们差的是业务。别急,差业务的问题在后面,这些不仅是要省成本,更关键是要提效率。
归纳起来,在节流方面,有两个点:
1、把服务门店开到车主手机上。
2、把油电轮易损件供应店开到门店的系统里。
如此一来,接询价、报价、开单、对帐、结算、收银、付款等业务环节省下了,是谓之节流。
05
现在来谈谈如何开源,也就是如何提升留存与转化。
我们先不管什么数字化系统,我们先看看门店是如何转化与留存客户的。
前面说了,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到门店来洗车的,所谓的转化与留存,就是做什么能让客户不仅仅来洗车,还愿意在店里办洗车卡、做美容项目,在店里换机油、轮胎、电池,在店里做钣喷、贴膜、买脚垫等等。
每个门店采取的措施可能千差万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这各种措施做法有没有共同点呢?
通过分析,门店转化与留存客户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车辆或做样板展示(以下通称为例检)。比如,发现轮胎磨损超极限,刹车片太薄等,这些是检查。而车辆漆面划痕太多,我们给客户做一块划痕修复,是为做样板。这些是作用在车上的。
2、与客户交谈(以下通称为访谈),检查出车辆问题或者做了样板,都是为了转化业务。我们都知道,业务是需要客户买单的,需要客户同意门店才能施工。因此,我们需要与客户谈业务,是作用在客户身上的,我们称之为访谈。
3、给客户优惠(以下通称为优惠)。每一年的双11、618为什么那么火爆,优惠力度够大啊。从实际经营看,很多门店每年都会搞一些活动,活动的核心是什么呢,还是优惠。市场上有许多培训的、赋能的,也是以活动策划为主,活动策划的内容还是优惠。也就是说,优惠是门店转化留存的一个重要方面。
4、要提升客户留存,实际上是把已经流失或将要流失的客户拉回来。怎么拉呢?
首先你得知道是哪些客户吧?
其次,凭什么把客户拉回来,还是得靠优惠吧?
第三,如何把客户拉回来,得靠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吧?这还是一种访谈。
综上所述,转化与留存的主要方式就是三个:例检、访谈、优惠。这三个措施不管有没有数字化系统,门店其实每天都在做,只是做的多少、好坏不同而已。
门店对于每天有多少台车、收了多少钱可能会很敏感,会有指标进行管理。但对例检、访谈、优惠往往觉得无从管理,反正就是看碟子下菜吧。
这其实是门店留存与转化的重要过程,而门店收入只是这些过程的一个结果。如果对过程没有把控,单纯追求结果,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此,把门店留存转化过程的数据化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06
开源、节流都是从静态、当前的状态来推演门店对数字化需求的。没有考虑未来门店场景演化趋势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做为门店整合方面的需求。
但仅从这些核心的、基本的需求来看,我们不难得出后市场数字化(以下简称门店SAAS系统)的核心功能:
1、链接功能:系统不单单是门店用的,同时也是车主与供应商用的。
因此,必须能够链接车主与供应商。与车主的链接通过车辆进行,与供应商的链接通过配件品类、品牌进行。
链接功能需要实现:车主可以自主下单,下单后配件需求自然同步到供应商端与门店端,供应商直接进行配送,其信息流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在系统上传递。
2、匹配功能:系统能根据车型匹配指定品牌的配件型号。
通过匹配功能与链接功能,系统可直接向车主展示车辆所匹配品牌的配件型号、价格、图片等。这样可以省去门店向供应商询价与给车主报价的环节。虽然说品牌众多,供应商众多,但一个门店所使用的品牌、每个品牌可选的供应商是有限的。
匹配功能需要实现:自动根据车主的车型匹配易损件与机油、轮胎、电池等品类产品指定品牌时的型号、价格、图片,并展示在车主端。
3、营销(转化)功能:提供门店转化目标车辆、目标项目;记录门店转化过程。其核心在于:目标客户筛选、优惠券发放、转化行为的实施。
这里说的有点抽象,还是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门店为了转化轮胎业务,制定了如下的措施:
A、背景:根据经验表明,三万公里到六万公里绝大多数车辆都会换第一次轮胎。
B、要求三个月内检查所有车辆的轮胎状态:记录轮胎花纹深度及出厂时间。
C、每天进店车辆,均可通过系统查看:是否是轮胎检查记录;记录中有多少条轮胎符合更换标准;每条符合更换标准的轮胎是否已经进行客户访谈,并向客户报价;客户访谈是否记录了客户的反馈。
这里是举一个例子,根据门店的服务项目定位及转化标准,每天进店客户潜在的业务机会数量是确定的,门店员工做了多少个转化也是确定的,转化的结果也是确定的。
可以对转化的结果进行评估,如对转化结果不满意,就可以调整转化的方式,比如,增加优惠力度。
再举一个机油转化的例子:
把目标定在超过3万公里车辆价格30万以内的车辆。凡是符合条件而未在门店保养的车辆,第一次通过系统发给有效期3个月9折的换油保养优惠,并进行访谈;若3个月内未能转化,原来优惠券已经失效,再发给有效期3个月8折的换油保养优惠券,并进行访谈。
每天进店车辆,符合条件的车辆是明确的,是否有发券、是否有访谈都是可以检查的,这样就有效提升了换油业务的转化率。
留存也是营销的一个部分。所谓的留存,是针对流失而言,其根本目的是降低客户的流失率。
降低客户的流失,无非两点,一是防止客户流失;二是把流失客户拉回来。
这里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能快速对客户进行画像、定位,并采用有效措施,这个有效措施其实很明确,就是电话跟踪加上优惠。关键在于客户画像与定位。
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
根据众多门店的数据,超过50%的自然进店客户只进店一次,现在门店为了降低新客户的流失率,制定了以下措施:
1、新客户必须有店长亲自接待(不是要店长在接待区等新客户,而是指发现有新客户进店后,店长要亲自交流)。
2、要为新客户辆提供一项免费的会员服务。
3、店长要与新客户进行交流,并生成一张访谈单。
4、若新客户未办会员卡而是付费洗车,在支付后给客户发特定的优惠券,吸引客户再次到店。
5、新客户首次进店后,若两个月没有回店,需要跟踪回访。系统要能快速筛选目标客户。
在门店营销板块,会经常举行各类优惠活动,优惠活动的本质都是打折(优惠)促销,利用系统的优惠券功能,要能高效实现门店的传统线下优惠活动。
类似的运营需求还很多,都要通过系统快速、准确的找到目标客户。
营销功能需要实现:能根据门店的运营标准检索出目标车辆,同时记录员工对目标车辆所实施的转化行为,并分析转化效率及调整转化措施。
以上三点是系统的核心功能,并不是全部功能。其它诸如订单管理、客户管理之类,是常规功能,不再细述。但在功能细节区别非常大,因为订单管理、客户管理都是为营销服务的。还有一些功能,如引流拉新等,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也不再细述。
07
总之,40万门店是需要SAAS系统的,只是这一个SAAS系统不再是单纯的门店SAAS系统。它的的确确是后市场的基础设施,是水电气一般的存在。
规划这套系统需要:
1、从端口上来讲,要兼容车主移动端、门店员工移动端、门店后台、供应商后台。以满足整个产业链的需要。
2、从运营上来讲,要同时满足单店独立运营与品牌连锁多门店运营,甚至是平台运营的需求。
3、从客户维度讲,既要满足单店客户看不到其它门店,又要满足平台客户可以看到多门店的需求。
4、从下单主体来讲,既要满足客户自主下单的需求,又要满足门店代客户下单(传统的开单)的需求。
5、从订单分类来讲,既要满足标准订单点击即下单的需求,又要满足非标订单编辑录入的需求。
提出这些是基于两点:
1、门店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共同的、最核心的底层需求。
2、未来3-5年内,“门店与供应商”的关系及“门店与门店”的关系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演化而定。
毫无疑问,不管从哪个方面讲,数字化,或者说SAAS系统既是40万门店的客观需要(虽然他们并不觉得,但并不等于客观不需要)也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虽然很多人都看到了,但并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口令)。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说:哦,看来他真是倒在离成功只有一公里的地方。
也算是为后市场同行付出了巨大代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纵然失败,亦为英雄!